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众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成就了一批被誉为“创一代”的企业家。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些企业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重大考验。如何平稳过渡,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娃哈哈、杉杉股份、老干妈等知名企业和品牌,在代际交接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不确定性,这无疑为中国民营企业代际更迭的复杂性提供了生动的注解。这些案例警示我们,企业永续经营所面临的挑战,并不仅限于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在于代际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部纷争与博弈。
放眼全球,民营企业代际传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以欧美发达经济体为例,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手中的存活率仅为三成,到了第四代更是寥寥无几。在中国经济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他们以务实的精神、敏锐的应变能力和不竭的创新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有效实现代际传承,已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共性的问题。
在我国,制造类、互联网、养殖业等多个行业的公司,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代际交接案例。这些案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族主导型,通过血缘纽带维系企业的控制权,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信任基础稳固,但劣势在于能力与血缘并不总是成正比;二是职业经理人型,这体现了淡化家族色彩的现代治理理念,但受限于国内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成熟度不足和诚信体系有待完善等现实问题;三是创新机制型,如轮值董事长等,旨在在家族控制与团队赋权之间找到平衡点,为渐进式交接提供制度上的缓冲。
从实践来看,渐进式、制度化的交班过渡方式,相较于仓促启动的接班程序,更加稳健可靠。这表明,企业要想实现平稳的代际传承,必须提前进行周密的设计,积极应对和规避各类不确定性因素。成功的“创一代”企业家,有必要尽早筹谋企业的代际迭代,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同时,成功的继任者也需要避免陷入“颠覆前辈”与“固守旧法”的两难境地,让基业成为创新的摇篮而非束缚的枷锁。
为了实现最理想的代际传承,企业应以企业利益为重,通过接班人能力评估与培养、完善利益协同机制等手段,不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使其与公司愿景相契合。这不仅能够确保企业的平稳过渡,还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