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这家曾经深藏于华为羽翼下的品牌,如今正独立翱翔于资本市场的蓝天之下。自2020年底正式脱离华为以来,荣耀的每一步都备受瞩目,尤其是其上市计划,更是牵动着众多投资者的心弦。
荣耀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步伐坚定。去年底,荣耀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为IPO铺平了道路。紧接着,今年初的高层大换血更是为上市进程按下了加速键。5月底,荣耀首席财务官彭求恩透露,公司已聘请相关机构并启动上市筹备工作,目标是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股份制改造。仅仅一个月后,荣耀便获得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券商为中信证券,这标志着荣耀正式踏上了上市之旅。
面对外界的诸多猜测与期待,彭求恩在回应荣耀上市最新进展时表示,公司上市共分为六个阶段,目前荣耀已进入第二阶段——上市辅导。这一阶段将持续至少三个月,且进展顺利。这一消息不仅让荣耀的现有股东看到了套现的希望,也让外界对即将成为公众公司的荣耀充满了期待。
荣耀的上市之路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其现有的成绩斐然,更因为其未来的成长性令人瞩目。作为手机行业的佼佼者,荣耀的核心业务表现稳健,但要想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还需要展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那么,荣耀能否用实力叩开二级市场的大门,在资本的严苛眼光中证明自己呢?
在荣耀的发展历程中,上市从未像现在这样紧迫。从华为体系内诞生到独立发展,荣耀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独立后的荣耀,不仅要发展自身业务,还要兼顾股东的利益。因此,上市成为荣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然而,荣耀并未急于求成,而是按照固有的节奏稳步向前。
在宣布独立上市前,荣耀的“壳资源概念股”曾多次被炒作,波导股份、天音控股、深振业A、深城交、深纺织A等多家上市公司都曾与荣耀传出借壳上市的绯闻。这些传闻虽然被相关公司一一澄清,但股价的异动却不容忽视。最终,荣耀前CEO赵明明确表示,借壳上市从不是选项,荣耀将在中国独立上市。
为了上市,荣耀在吸引多元化资本进入上下了不少功夫。近年来,荣耀新增了京东方、国信资本、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投资方,深圳国资也再度加码。在确定上市的2024年,荣耀更是频频获得资本青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特发基金、中金资本旗下基金等都相继投资荣耀。
荣耀的股东阵容豪华,涵盖了国有资本、经销商、供应链、移动运营商、第三方资本等多个领域,这也为其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股东的不断扩容,荣耀的董事会也发生了一定变化。2023年11月,代表深圳国资的原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晖出任荣耀董事长,意在推动公司上市进程。
然而,荣耀的上市之路并非一片坦途。随着华为的全面反攻,荣耀在高端市场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华为Mate60的上市吹响了华为反击的号角,而荣耀的市场份额也随之出现波动。面对这一现状,荣耀内部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今年初,执掌荣耀近十年的赵明黯然离职,由前华为悍将李健接任CEO。
李健上任后,首要任务是稳定军心。他尝试进行组织变革、打造人才矩阵,以重构竞争力。经过内部大调整和新品陆续登场,荣耀逐渐焕发活力。然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荣耀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为了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荣耀需要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李健为荣耀包装出了“AI终端生态公司”这一新概念,旨在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未来五年,荣耀将投入100亿美元发力AI终端技术、生态系统和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荣耀的新故事能否打动资本市场,关键在于落地。目前,无论是狭义的AI手机还是广义的AI终端,都处于起步阶段。荣耀需要在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取得突破,让投资人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同时,构建完善的AI生态也需要与众多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协调各方利益与资源,这无疑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尽管如此,荣耀的转型之路仍然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只有真正落地AI战略,荣耀才能在资本市场上展现出足够的吸引力和成长性。荣耀能否成功上市,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