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近期的一次内部高管会议上,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指示。他指出,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必须转向纯视觉技术路线,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李彦宏强调,尽管百度之前采用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包括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在安全性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其高昂的成本和扩展速度的局限性不容忽视。他特别提到了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认为一旦这种技术成熟,将对现有的自动驾驶玩家构成严峻挑战,形成所谓的“降维打击”。因此,李彦宏认为,百度必须尽快转型,通过规模化运营和数据积累,加速技术迭代,以期在未来能够与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相抗衡。
萝卜快跑作为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1年以来,已在武汉、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落地运营,累计订单量超过500万单,测试里程达到1亿公里。车辆全部采用自研的“Apollo 5代”L4级自动驾驶套件。为了应对市场挑战,萝卜快跑在2024年开始将激光雷达方案逐步切换为更接近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目标是将单车成本降低至25万元以下。这一转型策略与特斯拉的市场换时间、数据换技术的理念不谋而合。
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正逐步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自动驾驶已经在公共交通、出租车、物流和配送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内部,正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趋势。
一方面,吉利、长城、长安等传统车企在L3级智能驾驶量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它们多采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低成本激光雷达”的混合方案,技术路线相对保守。另一方面,除了百度之外,小鹏、华为等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纯视觉或“轻雷达”方案,试图通过算法创新实现技术上的弯道超车。
然而,纯视觉路线在极端天气和低光照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中国复杂的交通环境对算法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数据隐私、责任认定等法规问题也需要同步解决。尽管如此,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目前仍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但随着国外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国内车企参与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积极性将不断提高。
从市场渗透率来看,中国自动驾驶市场仍处于爆发前的关键阶段。据乐观预测,到2030年,L2级辅助驾驶将覆盖51%的乘用车,L3级占比将达到20%,而L4级Robotaxi的渗透率仅为11%。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将是技术路线定型的关键时期。谁能率先实现“低成本+高安全”的纯视觉模式,谁就有可能主导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