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72家拟IPO企业撤单背后:业绩不稳、技术短板与募资合理性遭质疑

   时间:2025-07-14 09:39:34 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沪深北三大证券交易所在上市审核方面呈现出活跃态势,年内已合计受理了177家企业的上市申请。然而,在这波上市热潮中,不少拟上市企业却在审核问询或注册阶段遭遇了难题,最终选择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其上市之路因此戛然而止。

据统计,截至7月11日,年内已有72家公司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超过70%。从板块分布来看,北交所和创业板成为撤单“重灾区”,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尤为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这72家撤单企业中,有20家已经通过了发审会审核,但最终仍未能成功上市。

深入分析这些撤单案例,可以发现业绩成长性与可持续性、募资必要性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与创新性以及实际控制人相关风险等问题,成为了阻碍企业上市的关键所在。例如,一些企业因业绩大幅下滑或行业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盈利能力持续下行,最终选择撤单。而另一些企业则因技术创新性与先进性不足,难以符合科创板或创业板的板块定位,同样面临上市难题。

地域方面,广东、江苏和浙江成为撤单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其中,广东地区撤单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6家。从保荐机构来看,国泰海通证券、民生证券、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等机构的撤单项目数量排在前列。这些撤单企业大多止步于交易所的首轮或二轮问询,但也有部分企业接受了三轮及以上的问询。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些企业已经通过了发审会审核,但在注册阶段却未能顺利推进。例如,耐普股份在通过上市委会议审议后,始终未能进入注册阶段,最终在今年3月选择撤单。同样,拟北交所上市的飞宇科技在获得上市委会议审议通过后,提交注册一年多却未能拿到注册批文,最终在今年1月撤单,结束了长达三年半的上市之旅。

撤单企业的审核问询细节中,业绩成长性与稳定性成为高频问题。飞宇科技在撤单前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5.35%。而中集天达则因受消防改制等政策因素影响,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净利润持续下滑,最终导致撤单。技术创新性与先进性不足也是不少撤单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例如,明美新能在研发费用和发明专利数量上均暴露短板,其IPO申请在过会后迟迟未注册,最终在今年1月撤单。

除了业绩和技术问题外,实际控制人的潜在风险也是掣肘企业上市的重要因素。明美新能在IPO阶段就暴露了实控人违法换汇的问题,这一违法行为不仅构成上市法律障碍,还涉及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问题。募资必要性和募投项目合理性也是拟IPO企业在问询环节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例如,奇致激光和飞宇科技等企业在问询中均被要求说明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