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薛鹤翔解读:稳定币崛起,人民币数字化路径新机遇?

   时间:2025-07-13 01:11:09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全球稳定币市场迎来了重大变革,一系列相关法案的通过与上市事件,将稳定币这一加密货币领域的特殊存在推向了风口浪尖。5月,美国参议院成功推进并正式通过了《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GENIUS法案》),几乎同时,香港也通过了《稳定币条例草案》,该条例将于8月起正式生效。更为引人注目的是,6月5日,全球首个稳定币发行商Circle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其股价一度飙升近10倍。

稳定币,这一通过与稳定资产挂钩以减少波动性的加密货币,正逐渐展现出其不同于比特币等传统加密货币的独特魅力。根据挂钩资产的不同,稳定币主要分为法币抵押型、商品抵押型、加密资产抵押型和算法型四种。近年来,稳定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应用场景也不断向实体经济延伸。

美元稳定币,凭借其背后的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以及金融市场的发达,进一步强化了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美元稳定币的广泛使用,不仅拓展了美元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在新兴市场,更是通过成为美债的潜在购买力,部分缓解了美债的供给压力。美国《GENIUS法案》对稳定币储备资产的要求,更是进一步推动了美元稳定币的扩容。

面对美元稳定币在数字领域的霸权渗透,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出,不仅能有效抑制美元链上霸权的加速渗透,减少对人民币地位的冲击,更能借助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独特优势,提高人民币的跨境服务能力,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其《稳定币条例》的出台,为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稳定币的分类中,法币抵押型稳定币以其稳定性和创新性结合的特点,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其中,Tether发行的USDT和Circle发行的USDC是美元稳定币的典型代表。商品抵押型稳定币则以实物商品的价值作为锚定基础,为投资者提供了数字资产与实体商品价值关联的途径。加密资产抵押型稳定币和算法型稳定币,则分别通过超额抵押机制和智能合约算法来维持价格稳定,尽管它们面临着市场波动的挑战。

稳定币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的快速增长上,更在于其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加密资产交易,到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中的重要基础工具,再到跨境支付领域的独特优势,稳定币正逐步成为连接加密货币和法币、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使用稳定币进行跨境支付,不仅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还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稳定币条例》和《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的发布,不仅传达出香港致力于成为数字资产领域创新中心的信心,更为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托于香港离岸人民币的规模优势,人民币稳定币有望在跨境支付、投融资等方面进行试点,并逐步向内地拓展。

然而,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尽管香港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内地对加密货币的严格监管、投资者谨慎态度以及美元稳定币的先发优势等因素,都制约了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从Tether发行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HT的发展历程来看,缺乏完善监管框架和广泛应用场景支持的人民币稳定币,很难有较大发展。未来,依托于香港发达的金融体系和政策支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市场的发展也伴随着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政策推进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可能对稳定币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在推动稳定币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