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正式揭晓了2024年度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的拟入选成员,此举旨在优化新股发行市场的询价与申购流程。
7月11日,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官方网站,公众得以窥见这份备受瞩目的名单。经过严格筛选,共有21家机构脱颖而出,包括博时基金、大成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国泰基金等知名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华泰资产管理、平安资管、泰康资产等资产管理机构,还有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券商巨头,以及专注于养老领域的国寿养老。
中国证券业协会此次行动,旨在通过设立“白名单”,促进网下投资者在新股发行中的规范行为,提升其价值发现能力,并激励专业机构投资者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市场生态的良性循环。该名单的评价周期为2024年全年。
值得注意的是,协会强调,“白名单”并非对金融机构的全面业务评价,而是基于过往参与新股网下询价和申购业务情况的分类管理声誉机制。这一机制旨在表彰那些表现优异的机构,但禁止将其用于商业宣传目的。
为了进入这份“白名单”,机构需满足一系列严格标准。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管理指引(试行)》,申请机构需具备良好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股票投资管理能力、独立的股票研究能力以及良好的信用记录。机构管理的相关基金账户总资产需达到一定规模,且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深研究人员和投资经理。
“白名单”机构将获得多项激励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注册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业务、简化程序、优先选任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激励机构规范操作,提升市场效率。
“白名单”的评选过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自评、复核、公示等程序进行,确保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一机制不仅为监管部门提供了分类监管的参考,也为市场参与者树立了标杆。
与以往的“精选名单”相比,“白名单”更加注重示范效应,旨在推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报价理性化,形成更加合理的询价报价定价生态。这一举措是协会加强网下投资者自律管理、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同时,协会还在积极推进网下投资者投资监测智慧平台建设,加强对网下投资者报价、申购行为的监测,以提升报价的合理性和审慎性,促进一级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