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BIS)近期针对稳定币的迅猛扩张发出了新的警告,指出这一现象正对全球金融监管构成严峻挑战,甚至可能动摇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主权。
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BIS详细阐述了稳定币流通量的急剧增长及其与传统金融体系日益加深的融合。稳定币以其无国界和伪匿名的特性,引发了监管机构的深切关注,要求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
自2023年以来,稳定币的种类和市值均实现了显著增长。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70种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总市值已翻倍至约2550亿美元。其中,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份额超过99%。
BIS的经济学家强调,随着稳定币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与传统金融系统的紧密联系,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旦稳定币市场出现问题,很可能波及传统金融体系,引发连锁反应。因此,加强稳定币的监管,防范其对传统金融系统的外溢效应,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这一挑战,全球多个司法管辖区已采取行动,或已出台、或正在制定针对加密资产和稳定币的专项监管政策。这些措施旨在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防止稳定币等新型金融工具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然而,稳定币并非完美无缺。尽管它们常被宣传为数字现金的替代品,但实际上很少能严格保持与所挂钩法定货币的1:1兑换比例。稳定币还缺乏银行存款所享有的基本保护,使得投资者在面临资产冻结等风险时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监管当局在处理与犯罪活动相关的稳定币时,也往往受到发行方决定的限制。
BIS此前已多次警告,稳定币和其他加密资产的流行可能对全球金融体系构成威胁。据其调查,全球近七成的国家或地区已出台或正在制定针对稳定币的监管规则,以应对这一新兴风险。
BIS还指出,稳定币对美元的严重依赖可能削弱现有外汇监管的有效性。因此,该机构呼吁各国加快推进本国货币的代币化进程,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并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BIS已推出了名为Agora的全球跨境支付系统计划,并吸引了包括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瑞银集团、Visa和万事达卡等在内的多家金融巨头参与。这一举措旨在推动全球支付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为稳定币等新型金融工具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