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中国对锑、镓、锗等战略矿产实施对美出口限制,此举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被视为针对美国军事与半导体产业的关键一击。然而,事态发展却出人意料,仅数月之后,美国通过泰国与墨西哥渠道大量进口氧化锑,总量高达3834吨,几乎追平过去三年的总量。
更为戏剧性的是,泰国与墨西哥在2023年时还未跻身中国锑出口的前十大目的地,但到了2025年,它们却一跃成为美国锑进口的前两位供应国。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显然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源转移大戏。
在这场“矿产暗流”中,第三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成为了美国绕过直接限制,获取关键矿产资源的桥梁。通过“洗矿产”的方式,美国巧妙地规避了中国的出口管制,确保了自身军工与芯片产业的供应链稳定。
深入分析这一策略,不难发现其背后的复杂性与精妙之处。美国利用国际贸易的灵活性与多元性,通过第三国的中转,实现了对关键矿产资源的持续获取。这一转变不仅考验了美国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也凸显了其在资源战略上的深远布局。
而对于泰国与墨西哥而言,这一变化同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们不仅成为了美国获取关键矿产的新渠道,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在全球矿产贸易中的地位。未来,随着全球资源竞争的日益激烈,这类“矿产中转站”的角色或许将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