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程序化交易新规落地,高频交易如何应对变局?

   时间:2025-07-10 00:22:46 来源:经济观察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沪深北交易所近日正式实施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程序化交易步入了严格的监管新阶段。

据悉,该《细则》生效前夕,沪上某私募机构的一名程序员已按照公司合规要求,对算法参数进行了调整。他透露,原本策略每秒能发送400笔交易指令,现在被限制在30笔以内。公司的投研负责人对此变化深感忧虑,指出每降低一档交易频率,年化收益率可能减少0.8%甚至更多。

多位私募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细则》直击量化高频交易的要害,高频策略的生存空间将面临显著压缩。高频交易被明确界定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或撤单达到300笔以上,或单日累计超过20,000笔,超出这一标准的交易将被征收额外费用。

《细则》还赋予交易所采取严厉措施的权力,如交易出现异常波动,交易所可限制交易、强制停牌,并向证监会报告。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采取临时停市等措施,以维护市场稳定。

量化私募机构因诺资产的创始人徐书楠表示,年化换手率超过200倍的高频阿尔法策略或期现套利策略将受到较大冲击。自去年“9·24行情”以来,市场流动性的提升曾促使不少量化私募提高交易频率,但如今降低频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新规的另一大亮点是对异常交易行为的严格约束,包括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四类行为。一家百亿量化私募机构的相关人士指出,尽管《细则》对这四类行为做了细化,但未明确触发“一定标准”的具体细则。不过,根据该机构的换手率水平和产品规模,目前所有策略均未触及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

头部量化私募机构在新规实施前普遍进行了合规改造。北京一家量化私募提前三周启动改造,重点拆解大额订单算法,以适应新规中单一个股交易量占比不能过高的要求。多数头部机构表示,由于策略换手率普遍低于《细则》上限,因此新规落地对策略运行影响不大,但对券商系统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规的出台不仅带来了技术层面的调整,更在重塑量化私募行业的生态。高频策略虽然在整体量化资产管理规模(AUM)中占比不高,但却是中小私募的重要盈利手段。新规实施后,部分中小型量化私募的日内回转策略成本上升了30%,并面临转型压力,需要探索融合基本面因子的中频模型。

然而,转型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徐书楠认为,随着中国衍生品市场的日益丰富,策略类型将更加多样化。上海一家百亿量化私募机构正在开发结合宏观因子的低频CTA策略,回测结果显示年化波动率可降低40%。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量化交易得到了明确的规则指引,有助于提升量化机构的合规风控意识,推动行业向更加规范化、稳健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监管层也在推动量化行业的服务升级,未来量化行业竞争将更加精细化,除了比拼投资端的超额表现和持有体验外,还将比拼投前投后的客户服务能力、产品设计及费后收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