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证券近日发布公告,透露因其在2015年为金洲慈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担任财务顾问期间未能尽到应有的勤勉责任,存在文件重大遗漏及虚假记载等违规行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拟对其作出严厉处罚。据悉,证监会计划没收东海证券相关业务收入1500万元,并额外处以4500万元罚款,总计罚没金额高达6000万元。
这一处罚金额对东海证券的财务状况构成了显著压力,远超其2024年全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48.71万元。尽管东海证券表示该事件未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且公司经营情况正常、财务状况稳定,但公告发布当天,其股价在新三板市场仍下跌1.15%,收盘价为4.28元。
据证监会调查,东海证券在担任金洲慈航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独立财务顾问时,未能严格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导致所出具的文件存在重大疏漏和虚假信息。具体违规行为涉及未重新指定财务顾问主办人负责尚未完成的持续督导工作,未审慎核查其他中介机构提供的专项报告,以及对标的公司业绩承诺实现情况缺乏足够的核查和验证。
东海证券此次受罚并非孤案。证监会此前已对海润律师事务所在金洲慈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中未勤勉尽责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并依法举行了听证会。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监管部门对证券行业合规要求的日益严格。
2025年以来,证监会持续强化证券行业监管,多家证券公司因违规行为收到罚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收到7张罚单,华安证券和平安证券各有6张,东方证券、光大证券等8家券商各有4张罚单。这一系列罚单凸显了监管部门对券商合规经营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也提示行业需加强内控管理,提升合规水平。
东海证券近年来业绩波动较大,从2021年的2.3亿元净利润逐年下滑至2023年的亏损4.92亿元,虽然2024年扭亏为盈,但净利润仅为0.23亿元。此次6000万元的罚没款相当于其2024年净利润的2.6倍,对公司现金流和资本充足率构成严峻挑战。东海证券在147家证券公司中排名中下游,尽管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25.94%,但净利润率仅为1.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东海证券今年高管变动频繁,合规治理面临挑战。2025年4月,公司职工董事、总裁杨明及执行委员会委员高宇相继辞职,尽管公司表示辞职与处罚无关,但高层变动叠加监管处罚,可能影响公司战略稳定性。东海证券净资本较期初有所减少,且自有负债率长期偏高,此次罚款可能进一步加剧其资本压力,限制业务拓展。
东海证券的案例是当前证券行业强监管趋势的一个缩影。随着监管机构对券商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且追责时效延长,中小券商面临的合规压力尤为突出。一些中小券商因受限于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合规体系建设滞后于业务扩张,面临更高的运营成本和盈利空间压缩的风险。未来,中小券商能否将合规管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将成为其能否在行业格局重塑中破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