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费者向央视新闻爆料,称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关于某商品的不满评论,竟神秘消失。更令人惊讶的是,多个直播电商平台的差评区,充斥着大量看似真实的好评与赞美帖,这引发了公众对谁在幕后操纵网络舆情的质疑。
为了揭开这一谜团,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在小红书、闲鱼等平台,虽然直接搜索“刷单”、“控评”、“水军”等关键词会受到警告,但使用如“S蛋”、“鱼塘”等暗语,却能发现不少隐晦的相关信息。这些暗语,正是发布者为了规避平台监管而采取的手段。通过这些暗号,网络水军机构在网上大肆招募水军,发布刷单任务。
记者联系到了一位名为KIKI的水军中介,她透露,刷好评的生意明码标价,每条正面评论收费1元。他们正在为某电商平台招募真人用户,为一款洗护用品刷评引流。在KIKI的指导下,记者成功为该品牌的防晒喷雾刷了一条正面评论。据她介绍,网络水军的策略就是招募普通消费者,伪装成已购用户,发布具有诱导性的虚假好评,而这些产品他们从未使用过。
记者还通过网络跟帖接到了一个为不锈钢壁龛刷好评的任务。店家仅花费5元,就在淘宝交易平台上购买到了一个看似真实的好评。真实的用户账号、物流信息,背后却是一次虚假的交易和伪造的好评。这种操作方式,让商家成功规避了电商平台的算法监测。
在一个网络水军的刷单业务群中,记者发现,刷手们每天都会根据群内发布的刷单需求,发布指定的文字和图片,在小红书等平台的商品体验帖下进行评论,营造出一种生动真实的用户评价氛围。除了伪造客户刷单外,为出现负面评价的品牌“洗白”,也是网络水军的重要盈利手段。他们通过中介招人、专职编辑安排发帖内容,刷手们在评论区配合推销、演戏,从而操控消费者对真实信息的获取。
更令人震惊的是,个别正规平台为了整体流量和利益,也在暗中撮合这种刷评控评模式。以大众点评的“探店项目”为例,分为必须到店和自由探店两种模式。在自由探店模式下,商家允许用户不到店进行线下观察和体验,但却要求写出真实可信的用户体验笔记,有的甚至提供照片和文案。记者通过自由探店模式,仅凭拍摄的照片和商家的要求,就完成了一篇图文并茂的体验式探店笔记,并获得了报酬。
网络水军的业务还涉及虚假涨粉和举报封号等。在一个非法网站“聚訫”平台上,记者发现了涵盖几乎所有互联网平台账户数据业务的灰产服务,包括涨粉、播出量、引流、控评等。其中,“举报业务”是该平台排名第一的业务序列,水军利用平台治理规则进行反向操作,通过威胁封号来敲诈勒索,形成了一种名为“封号圈”的细分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