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大地的核心区域,一座新兴的尼龙产业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崛起。河南省产业布局的棋盘上,这里成为了关键一子。中国尼龙城内,五家行业领军企业——氢化学公司、尼龙科技公司、帘子布发展公司、普利材料公司和工程塑料公司,携手并进,共同绘制出一幅尼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走进氢化学公司,高耸的制氢装置与合成液氨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机械轰鸣声中,生产流程稳定而高效。这家总投资23亿元的企业,年产量达到40万吨液氨和4亿立方米氢气,以及一系列副产品,为下游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支持。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广坡介绍,氢氨项目的成功投产,不仅结束了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对外部氢气与液氨的依赖,还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的运输成本和供气不稳定风险,预计每年可节省成本3亿至6亿元。
作为尼龙城的中坚力量,尼龙科技公司利用管道从氢化学公司引入液氨和氢气,生产出己内酰胺和己二酸两大核心产品。通过扩建和技术改造,该公司的综合产能已达到每年260万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为2024年,己二酸产品的Y级+T级比例高达99.65%,己内酰胺的消光值稳定控制在0.02以内。6月6日,国内首套年产10万吨的艾斯安装置在该公司投产,标志着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在关键原材料上实现了自主可控。
帘子布发展公司作为首批入驻尼龙新材料开发区的企业,其生产线上的66盐液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最终变成单根细丝即可承重12公斤的尼龙66工业丝,再经过织造和浸胶,成为高品质的66浸胶帘子布。据副总经理侯向阳介绍,该公司不仅专注于核心产品,还致力于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已成功推出600余种高端差异化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首位。
在普利材料公司,自动化流水线平稳运行,晶莹剔透的尼龙6颗粒如同珍珠般从干燥机中流出,准备装车发货。该公司以尼龙科技公司的己内酰胺为原料,生产出高性能的差别化尼龙6切片,用于制造高速纺民用丝和帘子布工业丝。副总经理赵晓东表示,公司精准切入细分市场,为尼龙材料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显著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和竞争力,今年前四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7%。
毗邻普利材料公司的工程塑料公司厂区内,满载尼龙66切片的货车络绎不绝。作为国内最大的尼龙66树脂生产商,该公司年产能达25万吨,通过在园区内采购原料,生产尼龙66切片,供给下游企业制造多种产品。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丝专用料、气囊丝专用料等多款高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引领产业升级,实现了价值倍增,推动了尼龙66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的跃升。
这五家企业如同五颗璀璨的明珠,串联成链,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协同、资源优化配置的产业生态圈。氢化学公司以稳定的气源保障为基础,尼龙科技公司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帘子布发展公司以全球市场为标杆,普利材料公司和工程塑料公司则以应用创新为驱动,不断拓展产业链边界。这种协同效应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还显著增强了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目前,已有超过200家上下游企业因这一强大的产业磁场而集聚于中国尼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