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储能电芯领域,一场围绕下一代电芯规格的较量正悄然展开。从早期的280Ah到随后的314Ah,每一次升级都标志着技术的进步。而今,各大厂商纷纷亮出底牌,500Ah、600Ah乃至700Ah的大容量电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SNEC展会上,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宁德时代、海辰储能、融捷能源等企业推出了587Ah电芯,而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则分别展示了688Ah、628Ah和625Ah的电芯产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阳光电源推出了684Ah叠片电芯,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其在储能系统集成方面的实力,也预示着技术路线的分化。
目前,电芯行业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卷绕工艺阵营,和以阳光电源为主导的叠片工艺阵营。两者各有千秋,宁德时代强调587Ah电芯在整站匹配、系统集成效率和电化学特性上的平衡;而阳光电源则看重叠片工艺在大容量电芯上的适配性,以及系统级效率的提升。
宁德时代储能解决方案CTO林久标表示,大电芯的发展必须找到平衡点,587Ah电芯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它不仅符合国标分区,还能在系统集成上提升能量密度,同时保证电化学安全性。然而,大容量电芯的挑战同样巨大,对安全、寿命和工艺控制的要求极高。
阳光电源则持不同观点,认为电芯只是储能系统的一部分,电站收益的核心在于系统级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选择电芯时,阳光电源更注重储能系统的综合应用效果。其最新发布的PowerTitan 3.0 AC智储平台搭载了684Ah叠片电芯,旨在实现电芯到电站能量密度、能效、安全、散热和寿命的最优平衡。
阳光电源方面解释称,叠片工艺在大容量电芯上具有更高的适配性,能减少连接点,提高系统效率。同时,叠片工艺已经成熟可量产,行业内已有超过20家厂商布局叠片电芯生产,生产效率已与卷绕持平。
不过,宁德时代储能电芯研发总工程师李星对此持保留意见,认为587Ah电芯虽然不是最大的,但将是最经得起时间、安全与效益三重验证的下一代储能电芯。这一争论,实质上反映了技术路线的较量。
在硬件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软件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弘正储能创始人兼董事长封安华指出,储能行业的硬件未来将高度同质化,电芯的一致性差异并不显著。因此,软件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他强调,储能是偏系统化工程,对技术要求更高,未来既卷价值又卷价格,技术能力是企业存活的基本功。
在这场电芯规格的较量中,各方都在探索最适合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路径。无论是卷绕工艺还是叠片工艺,都旨在提升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而软件能力的提升,则将为储能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储能电芯的规格之争或将逐渐平息。但在这场较量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无疑将为储能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