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基金业迎来了高管人事调整的新一波浪潮。据Wind数据统计,共有96家基金机构的205位高层管理人员经历了职位变动,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此次人事调整的特点显著,副总经理和首席信息官等关键职位的调整尤为频繁。这些变动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涵盖了正常退休、任期结束、内部晋升、外部人才引进、股东结构变化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五大类别。这些变动不仅反映了大型基金机构在战略人才布局上的迭代更新,也揭示了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差异化竞争策略上的积极探索。
具体来看,副总经理职位的变动尤为引人注目。在2025年上半年,共有55家基金公司的74名副总经理经历了人事调整,相比去年同期,无论是涉及的公司数量还是具体人数均有显著增加。特别是在3月份,公募基金副总经理职位的调整达到了高峰,共有16家公司的21名副总经理职位发生了变动。例如,赵婷在3月6日出任浦银安盛基金的副总经理,而明亚基金则在3月18日迎来了新的副总经理解斌。
与此同时,首席信息官职位的变动也不容忽视。上半年共有21家基金公司的首席信息官发生变动,涉及28人。同样是在3月份,这一职位的调整也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共有7家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进行了更迭。例如,宏利基金的首席信息官在3月7日由高贵鑫变更为唐华,而博道基金则在同一天迎来了新的首席信息官邵东。
除了副总经理和首席信息官外,基金公司其他高层职位的变动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募基金公司在总裁和总经理职位上的变动数量有所下滑,而在董事长和督察长职位上则保持稳定。这反映出基金公司在高层管理团队的建设上更加注重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变动原因来看,正常退休和任期结束是导致高管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董事长吴显玲在任职近8年后光荣退休,由刘峻接任;中航基金的副总经理田汉卿也因退休原因离任。这些“元老级”高管的退休或任期结束,往往伴随着公司内部资深人士的继任,以保持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的连续性。
内部晋升与岗位调整也是基金公司高管变动的重要类型。以易方达基金为例,今年3月21日,该公司宣布了高管团队的重大调整,刘晓艳升任董事长,吴欣荣接任总经理。这一调整旨在优化管理层结构,提升管理效能和人才配置。同时,招商基金也通过内部培养提拔了多位副总经理级高管,以加强投研实力和多元化业务布局。
中小型基金公司在细分赛道上的发力也推动了高管团队的调整。为了补足固收投资领域的短板,汇泉基金引入了鹏扬基金前总经理助理陈洪斌担任总经理;而兴华基金则任命张翔为首席信息官,以推动其转型战略的实施。这些外部人才的引进和战略补位成为基金公司高管变动的一大亮点。
股东股权结构的变更也是导致基金公司高管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指南针成功收购先锋基金后,迅速对管理层进行了调整,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岗位在内的多个职位都发生了更迭。同样地,随着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的合并,海富通基金也迎来了管理层变动。
最后,个人原因也是导致基金公司高管变动的原因之一。例如,汇泉基金的副总经理寻卫国在转任督察长仅46天后便因个人原因离职;永赢基金的李永兴也同样因个人原因离开了公司。这些个人职业规划的变化对基金公司管理层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