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东鹏饮料港股IPO:能否借资本之力跨越增长瓶颈?

   时间:2025-04-12 11:54:46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国内功能饮料巨头东鹏饮料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H股上市申请,意在通过“A+H”双上市架构进一步稳固其在全球功能饮料市场的领导地位。此次上市由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及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标志着东鹏饮料在资本战略上的重要一步。

作为中国功能饮料行业的领军者,东鹏饮料凭借其核心产品“东鹏特饮”成功打破了红牛主导的市场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东鹏饮料的营收达到158亿元,净利润增至33.26亿元,市值稳居千亿级别。然而,随着功能饮料市场的增速放缓以及健康消费趋势的崛起,东鹏饮料正面临增长瓶颈,亟需通过产品多元化与全球化布局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从产品结构来看,东鹏饮料的营收高度依赖于“能量饮料”这一单一品类。尽管东鹏特饮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极致的成本控制,在蓝领、司机等高频消费群体中建立了强大的品牌认知,但随着市场饱和迹象的显现,以及红牛商标纠纷带来的不确定性,东鹏饮料亟需通过品类扩张来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然而,这一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23年,东鹏饮料推出了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并将其视为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该产品的销售额达到14.9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80%。然而,这一快速增长是建立在价格战的基础之上,其终端售价仅为竞品元气森林“外星人”的一半,市场份额占比并不高。电解质饮料市场的认知局限以及日常饮用渗透率不足,也对该产品的未来发展构成了挑战。

除了“东鹏补水啦”之外,东鹏饮料还推出了无糖茶“鹏友上茶”、咖啡饮料“东鹏大咖”等新品。尽管这些新品在2024年合计营收达到了10.23亿元,增速亮眼,但品类认知模糊,尚未形成差异化壁垒。东鹏饮料在销售费用上的高额投入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2024年,其销售费用达到26.81亿元,同比增长37.09%,其中广告宣传费占比超过50%。相比之下,研发投入则显得捉襟见肘,仅占营收的0.4%,远低于同行。

东鹏饮料的发展轨迹与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崛起紧密相连。自1994年成立以来,东鹏饮料经历了从区域性品牌到行业龙头的蜕变。早期通过菊花茶、清凉茶等产品在华南市场站稳脚跟后,公司于2003年改制重组,并在2009年创新性推出PET瓶装能量饮料,打破了红牛长期主导的金属罐格局。此后,东鹏特饮的市场份额逐年攀升,于2017年正式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此次赴港上市,东鹏饮料计划将募集所得资金用于完善产能布局、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以及拓展海外市场业务等多个方面。从本土市场向全球化迈进,东鹏饮料的产品已进入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并计划在印度尼西亚设立生产基地,复制其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然而,全球化之路并非坦途,东鹏饮料需要面对文化差异、法规限制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多重挑战。

尽管前景广阔,东鹏饮料在全球化进程中仍需应对多重挑战。从财务健康度来看,虽然公司展现出强大的造血能力,但“左手分红右手理财”的操作引发了市场的质疑。股东结构层面,林木勤家族通过直接持股和多层股权架构实际控制较大比例的股权,而二股东君正创投的持续减持套现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从行业竞争来看,红牛、脉动、外星人等品牌都在快速扩张,挤压着新品类的生存空间。原材料价格波动也是潜在风险之一。东南亚市场的本地化难度以及欧洲市场的准入壁垒都构成了新的挑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