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企业流程的重构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变革尤其在AI技术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后,更加显著地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改造上。AI不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度融入并重塑了企业的日常运营。
在DeepSeek出现之前,尽管已有企业如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尝试利用AI大模型构建新型财务体系,实现从信息技术到人工智能的转变,但高昂的成本成为一大障碍。以AI识别报销小票为例,人工审核的成本约为每张1至2元,而使用AI大模型的成本却高达9至10元。这种成本倒挂现象,使得AI的应用在财务领域难以推广。
当时国内企业难以接触到优质的海外大模型产品,受到合规性和监管要求的限制,进一步限制了AI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然而,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它不仅将AI审核小票的成本大幅降低至每张6至7毛钱,还使得AI小票识别的性价比远超人工审核,从而实现了AI技术在财务领域的真正落地。
DeepSeek的普及不仅解决了成本问题,还为企业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随着企业纷纷拓展海外市场,不同语种的小票识别成为财务人员的新难题。以阿拉伯语为例,中东地区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但阿拉伯语小票的识别却成为财务人员的棘手问题。然而,借助AI技术,企业不仅节省了雇佣阿拉伯语财务人员的成本,还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合思创始人兼CEO马春荃表示,AI已经重构了企业财务流程,使企业从“流程驱动”转变为“模型驱动”。他指出,AI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使得财务流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目前,合思的相关产品已经支持包括阿拉伯语在内的多种语种的小票识别,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财务服务。
马春荃还强调,AI的浪潮才刚刚开始,AI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也仅仅是个开始。随着企业从“流程驱动”向“模型驱动”的转变,AI将在更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AI将作为企业的助理,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长江商学院会计学副教授张维宁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AI大模型的出现能够将复杂的组织架构问题简单化,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他建议,企业应该在每个环节充分利用AI的能力,通过流程和分工的方式,让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然而,尽管AI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离真正的财务智能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马春荃表示,如果将企业财务费控能力分为L1至L5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又针对申请、消费、报销等七个维度区分自动化水平的话,目前国内费控厂商基本处于L3至L4阶段。而要实现L5级别的财务智能体,还需要在各个环节植入AI能力的基础上,打通协作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体系。
以报销流程为例,目前虽然已经应用了AI审批、AI识别小票等能力,但这些能力仍然是相对独立且分散的。审批流程的AI无法识别小票,而识别小票的AI也不具备审核能力。两者之间的协同仍然需要人工提交和干预。马春荃认为,这不是财务智能体的终极形态。未来,财务智能体应该能够实现不同Agent之间的流程匹配和风险派发,从而实现全体系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AI在财务领域的应用还面临着技术能力和业务洞察深度融合的挑战。未来三年,率先完成“数据-模型-组织”三重进化的企业,将能够跨越AI转型的“达尔文之海”,成为真正的“模型驱动型”组织。这一进程中,企业需要将AI技术与自身的业务场景紧密结合,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AI应用场景。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是规则的执行者,而是成为了价值的创造者。通过AI技术的赋能,财务人员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各种财务数据和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总之,AI在财务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和拓展。尽管离真正的财务智能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AI技术已经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变革和效益。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