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阿姨与加盟商的纠纷引发关注。
事件最初发生在2024年10月,一则“沪上阿姨加盟商因亏损闭店致倾家荡产”的新闻揭开了品牌方与加盟商的一段恩怨纠葛。起因是有加盟商声称,品牌方强制高价采购原料、私自外采遭重罚是其闭店主因,而沪上阿姨官方回应称闭店源于“经营不善”。
双方各执一词的背后,暴露出茶饮行业加盟模式长期存在的供应链博弈与风险管理矛盾。
事件核心争议指向供应链定价权。据该加盟商对外透露,沪上阿姨要求加盟店必须使用品牌指定原料,其中一款调制乳进货价为10元/升,而同类产品市场批发价仅为4-5元/升。
对此,沪上阿姨在2024年11月的公开声明中解释称,原料价格包含研发、品控和冷链运输成本,但拒绝公开具体成本构成。有第三方供应链从业者分析,茶饮品牌通常对核心原料加价30%-50%,但沪上阿姨部分品类加价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均值”。
矛盾的另一面是品牌扩张策略的激进性。前述涉事者作为沪上阿姨的加盟商在2022-2024年间连续开设4家沪上阿姨门店,其中第三家店通过信用卡透支40万元筹建,而这违反了品牌方“禁止借贷扩店”的加盟协议。
沪上阿姨加盟事业部负责人承认,尽管协议明确资金审查条款,但实际执行中“难以监控个人账户流水”。这种扩张冲动与风险控制的失衡并非孤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茶饮行业加盟商平均闭店率为12%,但沪上阿姨宣称的8%闭店率被质疑未统计因罚款纠纷导致的被动闭店。
中国餐饮产业研究院相关报告指出,2024年头部茶饮品牌加盟费收入占比已降至20%,而供应链收入占比超过60%,这意味着“品牌与加盟商的关系正从服务支持转向供应链利润绑定”。这种模式下,一旦品类竞争加剧导致终端销售疲软,加盟商极易沦为品牌供应链的“成本转嫁终端”。
沪上阿姨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新增门店数同比下滑18%,首次出现“关店数大于开店数”的季度数据。
这场纠纷或许成为茶饮行业粗放加盟时代的转折注脚——当资本市场的扩张叙事遇上个体经营者的生存困境,如何在规模与质量之间寻找平衡,将成为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长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