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DeepSeek的迅速崛起在科技界掀起了波澜,而云计算行业则成为了这场变革的直接受益者。这一趋势在两份近期发布的行业报告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摩根士丹利(亚洲)于2月12日公布的《DeepSeek-AI Bifurcation》研究报告,以及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均明确指出DeepSeek的火爆对云计算产业链带来了显著的正面影响。
摩根士丹利(亚洲)分析指出,DeepSeek的流行催生了一个低成本的人工智能市场,为数据中心、芯片及云服务提供商开辟了新的增长点。随着DeepSeek重塑AI与云计算的产业格局,云厂商作为“AI卖水人”的角色正在经历价值重构。DeepSeek的破圈效应不仅加速了云计算的普及,还带动了大模型使用量的激增,从而引发了巨大的算力需求。
面对这一算力需求的井喷,云计算成为了首选解决方案。特别是那些能提供高性价比、低部署门槛及便捷AI应用开发体验的智能云,更是成为了DeepSeek热潮下的第一受益者。DeepSeek的核心价值在于算法效率的大幅提升与成本的显著下降,其V3版本的训练成本仅为OpenAI同类模型的极小部分,这一变化被形象地比喻为“AI界的拼多多”,预示着未来AI投入的重心将从预训练转向推理,为云厂商带来更多算力需求。
这种趋势恰似“杰文斯悖论”在大模型时代的再现:技术进步非但没有减少资源需求,反而因其高效性推动了需求的飙升。DeepSeek通过大幅降低大模型推理成本,反而激发了全球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业界大佬如英特尔前CEO基辛格、微软CEO纳德拉、英伟达CEO黄仁勋等,均表达了对DeepSeek推动AI行业发展的乐观态度。
云平台在“DeepSeek时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大模型的底层算力支撑,云平台及时推出了适配服务,让用户能够轻松实现从训练到部署、再到推理的全过程。云平台甚至预训练或蒸馏出各类模型,用户只需“接入即用”,极大简化了模型开发流程,吸引了部分DeepSeek用户的需求。
然而,部署完整的DeepSeek V3/R1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无论是硬件层面的推理优化能力,还是经济成本,或是服务器压力和用户消耗成本,都是难以承受的。因此,云厂商们不遗余力地提供全套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目前,已有包括百度智能云、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火山引擎等在内的160多家企业宣布上架或接入了DeepSeek,部分平台还提供限时免费服务,且恢复原价后的模型输入输出价格低于DeepSeek官方价格。
以百度智能云为例,该平台上的DeepSeek-R1和DeepSeek-V3模型已全面融入其推理链路,并集成了百度独家内容安全算子,实现了模型安全增强与企业级高可用保障。用户通过云厂商平台调用模型,可以享受到降低成本、提升大模型落地易用性以及助力企业构建AI原生应用等多重好处。
对于开发者和企业用户而言,选择哪家云平台的API并无本质区别,关键在于能否缩短训练时间并降低成本。百度智能云凭借其全栈AI能力和端到端优化技术,实现了模型高可靠性、安全性与高性能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综合成本。百度智能云成功点亮昆仑芯三代万卡集群,成为国内首个正式点亮的自研万卡集群,进一步降低了模型训练成本。
百度智能云的MaaS平台提供了丰富且极具性价比的模型资源和开发工具,如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已接入国内外上百个主流大模型,调用价格极具竞争力。DeepSeek的R1和V3模型在千帆平台上的推理价格最低可达官方定价的30%,这一突破性进展得益于百度在推理引擎性能优化、推理服务工程架构创新以及全链路安全保障上的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DeepSeek模型上线首日,已有超过1.5万家客户通过千帆平台进行模型调用。千帆平台已帮助客户精调了数万个模型,并开发了数十万个企业应用。百度在框架层拥有广泛使用的飞桨开源框架,在应用层则有进行AI重构的百度搜索和拥有近亿AI用户的百度文库等。
百度智能云在AI领域的多年积累正逐渐显现成效。作为唯一一家在名称中含有“智能”二字的云厂商,百度智能云在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中连续多年排名第一。DeepSeek带来的平价化模型将重构AI和云计算产业,百度智能云将明确自己的生态站位,承接住客户对云基础设施、模型能力和AI普惠的需求。
为了迎接DeepSeek带来的机遇,百度智能云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包括接入DeepSeek并吸引大量客户调用、宣布文心一言免费与开源以吸引更多开发者和企业使用大模型、以及发布百度App大升级并整合文心大模型和DeepSeek大模型能力以重新定义搜索等。
李彦宏表示,未来百度将继续对芯片、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进行持续投入,以训练更好、更智能的下一代模型。他强调,无论开源还是闭源,基础模型只有在解决大规模现实问题时才具备真实价值。这一表态彰显了百度在AI技术领域持续投入的决心和务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