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依法严厉打击证券违法犯罪,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新闻发布会顺利举行。会上,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副检察长葛晓燕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副主席李明发表了重要讲话,揭示了近年来监管机构在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李明副主席透露,去年证监会办理了739件各类案件,并开出了592份处罚决定书,总计罚没金额高达153亿元,这一数字是前一年的两倍之多。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恒大地产因财务造假被处以超过40亿元的罚款,而其审计机构也因同案被财政部与证监会联合开出4.41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证监会还发布了首批4起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内幕交易及操纵市场等主要违法类型,彰显了监管机构整治资本市场乱象的决心。
李明强调,我国股市中,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达96%,他们风险承受能力较弱,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往往成为案件中的弱势群体。因此,证监会在依法行政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于执法个案中的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等问题,都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进行审慎判断。
他进一步指出,资本市场是亿万民众投资的重要平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工作的核心。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侵蚀市场信用,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投资者的信心。为此,证监会始终将执法作为核心任务,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执法效能。
李明副主席还分享了证监会近年来在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2024年,证监会查处了包括财务造假在内的信息披露违法案件135件,同比增长17%,位居各类案件之首。同时,处罚了42起操纵市场案件,案均罚没款约1.2亿元,同样位居各类案件罚没金额之首。此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财务造假案例占了一半,操纵市场案例占了四分之一,证监会表示将继续加大对这两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证监会也注重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推动市场生态的不断优化。李明表示,随着监管执法效果的显现,资本市场生态正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市场氛围日益浓厚,投资者信心逐渐增强。
葛晓燕副检察长则从司法角度阐述了检察机关在打击证券犯罪方面的努力。她透露,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证券犯罪366件,涉及1011人,起诉案件数和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0.5%和16%。特别是针对财务造假犯罪案件,检察机关依法全链条追责,对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以及配合的中介组织人员等进行严厉惩处。
葛晓燕还提到,检察机关持续加大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以及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和职业操纵团伙的追责力度,办理了一批具有重大市场影响的案件,有效维护了市场交易秩序。她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与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发布会上还展示了近年来资本市场监管执法的一些成功案例,以及监管机构在提升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办案质效等方面的努力。这些举措不仅彰显了监管机构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发布会强调了资本市场生态优化的重要性,并表示证监会将继续深入推进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的落地实施,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持续巩固并加强资本市场执法高压态势,共同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