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海淀航天企业2024年发射37颗卫星,2025年探索苍穹脚步再加速!

   时间:2025-02-21 16:39:00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北京日报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跨越,从“神舟”问天到“嫦娥”揽月,从“祝融”探火到“羲和”逐日,每一项成就都彰显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勇气。而在这一波航天热潮中,商业航天以其独特的市场主导和商业盈利模式,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北京海淀区,商业航天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

2024年,海淀区商业航天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仅在这一年,海淀区就有37颗卫星成功升空,这些卫星犹如璀璨星辰,点亮了浩瀚的宇宙。其中,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五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为海淀商业航天企业赢得了新年的“开门红”。

据统计,2024年我国全年共发射68次航天器,其中257颗成功入轨。在这257颗航天器中,有37颗来自海淀企业,还有众多由海淀企业研制的卫星载荷在轨运行。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海淀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实力,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淀区作为北京市“南箭北星”产业布局中“北星”的主要承载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聚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航天领域院士、专家,以及航天科技、科工等“国家队”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更是以航天城为核心,汇聚了一批商业航天领军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为了抢抓商业航天发展战略机遇,海淀区发布了《海淀区建设商业航天创新高地行动计划(2024-2028年)》。该计划旨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空天信息科技领域全面领跑,并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海淀区积极推动央企民企协同联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同时提升卫星整星研制能力,构建大规模商业星座体系。

在创新研发领域,海淀区设立了星辰未来空间研究院,面向商业航天巨型星座建设需求,开展交叉应用基础研究。还成立了商业航天创新中心,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协同,形成商业航天应用产业创新示范。这些举措为海淀区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至2024年12月底,海淀区共有商业航天领域企业及机构近200家,其中头部企业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轨运营商业卫星占据国内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海淀区还拥有10家上市公司、47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和1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在商业航天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5年,海淀区商业航天产业继续高歌猛进。1月13日,由海淀企业北京未来导航科技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微厘空间01组卫星在山东海阳顺利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2025年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迎来“开门红”。此次发射背后,还有北京航天驭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卫星提供测控服务,展现了海淀区商业航天企业的协同作战能力。

多家海淀企业纷纷表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应用场景,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天启星座”一期组网,并在下半年启动二期建设;钧天航宇将继续布局高分光学、SAR、通信等卫星及在轨服务产品;微纳星空将在超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和SAR遥感卫星上持续发力;极光星通则致力于为用户打造高可靠、高可用的空间激光通信终端产品。

航天宏图也不甘落后,计划在今年陆续发射至少8颗卫星,实现女娲星座的全球组网运行。这些企业的努力,将为海淀区商业航天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海淀区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创新。未来,随着更多政策的出台和企业的不断努力,海淀区有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创新高地,为实现航天强国目标贡献更多海淀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