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一面是行业发展的热火朝天,装机量节节攀升;另一面则是行业内部乱象频现,储能电站利用率低迷,企业间价格竞争白热化,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这一切的背后,都与“强制配储”政策息息相关。
据统计,2024年,我国超过七成的储能装机来自新能源项目。然而,“强制配储”政策不仅显著增加了新能源的开发成本,还导致一些电站选用质量低劣的储能系统,造成“想用而不敢用,想调而不敢调”的尴尬局面。幸运的是,这一饱受争议的政策已于今年2月被正式叫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新能源上网电量原则上应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决定,且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的前置条件。
“强制配储”政策的取消,无疑为储能行业带来了一场地震式的变革。电力市场的全面放开,使得储能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一方面,储能的刚需依然存在,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对电网安全的影响日益显著,配储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政策解绑,储能市场将更加真实地反映需求,投资方和运营商对储能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将更加严格。
在新型储能领域,抽水蓄能因其成熟的技术和电网的青睐而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地理条件限制和建设周期长的问题限制了其发展速度。相比之下,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更适合在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用。然而,新型储能在使用寿命和功率衰减方面仍存在不足,电网调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提高储能产品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功率衰减,将是未来储能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
宁德时代作为储能行业的领军企业,早已意识到这一趋势,并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创新。其研发的超长寿命电池和高效储能系统,在多项性能指标上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这些高性能的储能产品,不仅能够帮助储能电站提高收益,还能在电力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随着“强制配储”政策的取消,储能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劣质储能产品将逐渐失去市场,而优质产品则将受到热捧。从近期的招标情况来看,投资方对储能系统质量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对安全性检测标准也更为严格。这意味着,未来储能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性能,而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
同时,电力现货市场的加速推进,也使得储能电站的收益模式发生改变。新能源电价整体走低,配储的收益会随之降低。因此,储能电站需要重新计算收益模型,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一些优秀的储能项目通过深度参与电力市场,提供了调峰、调频、共享储能等服务,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以浙江省绍兴的新昌高新园区储能项目为例,该项目作为浙江省“十四五”新型网侧储能示范项目之一,通过调峰、调频、共享储能等模式获得收益。在电力现货市场开通后,该项目的收益更是大幅提升。这充分证明了,在电力市场化的环境下,储能电站可以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实现盈利的多元化。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表示,储能行业不仅要创造高价值,还要探索新价值。在未来电力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让电池成为优质投资品。这一观点无疑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电力市场化的背景下,储能电站将迎来更加极致的成本-收益比拼。那些能够帮助业主提高收益的储能产品,将在市场中大放异彩。
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储能产品的性能将不断提升,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调节服务。同时,储能技术的创新也将为储能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盈利模式。
总之,储能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强制配储”政策的取消和电力市场的全面放开,储能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在这场变革中,只有那些具备高质量、高性能和创新能力的储能企业,才能在这场洗牌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