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近期正式进军外卖市场,这一举措标志着电商巨头在历经两年半的筹备后,终于挥师挺进这片竞争激烈的红海领域。尽管外卖战场硝烟弥漫已逾十年,但稳固立足绝非易事。
过往的挑战者如百度外卖、滴滴外卖、顺丰的“丰食”平台,以及近期携流量优势入局的抖音,均未能在市场中掀起太大波澜。百度外卖于2017年被饿了么收购,滴滴外卖则在2019年初全面撤退,顺丰的尝试同样反响平平,抖音虽一度来势汹汹,一年后也开始战略收缩。
面对这样的市场格局,京东依然决心啃下外卖这块“高频”硬骨头。京东的野心不言而喻,但压力和挑战同样巨大。特别是在其电商零售业务被拼多多和抖音相继超越,行业排名滑落至第四的背景下,这种“多线开战”的策略无疑是对京东耐心和定力的严峻考验。
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上线,并以“0佣金”政策招募品质堂食商家。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复杂:消息公布次日,美团股价盘中一度下滑超6%,而京东港股则高开低走,最终收跌1.51%。一周后,美团股价回升,京东股价则略低于消息公布前。摩根士丹利和花旗等投资机构普遍认为,外卖市场壁垒高、用户要求严,且初期将面临重大亏损,京东对美团市场主导地位的影响有限。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京东外卖目前仍处于“深藏不露”的状态。其入口位于京东App主页的“秒送”频道下,与超市便利、咖啡奶茶等频道并列,且商家列表以大型连锁品牌为主,选择相对有限。
事实上,京东进军外卖并非一时冲动。早在2022年,京东就有意涉足这一领域。2024年5月,京东整合“小时达”和京东到家,推出“京东秒送”,并设置关键入口,逐步上线各类连锁餐饮品牌。然而,京东的低调试水并未带来惊喜,据媒体报道,“京东秒送”入口日活仅约200万,远低于饿了么。
为刺激单量,京东外卖也开始采取补贴策略。据报道,2024年10月“9块9奶茶活动”期间,京东秒送餐饮外卖日单量曾突破40万单,但补贴降低后又迅速回落至2万单,这一表现与抖音外卖初期的困境如出一辙。
尽管如此,外卖市场依然吸引着众多挑战者。2023年,国内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已达1.2万亿元,用户规模5.45亿人,覆盖近半数网民。高频、广覆盖的优势使得外卖成为巨头们开拓新业务的重要选项。
京东跳入外卖红海,既是长期战略规划,也是主战场增长放缓下的无奈之举。2024年,京东被抖音电商超越,跌至电商行业第四,营收同比增速也低于拼多多和全国电商增长大盘。因此,自带流量的高频外卖入口成为京东的新方向。
京东在外卖领域的布局,旨在补全即时零售拼图,提升用户黏性和购买频率,实现业务多元化。达达作为京东即时零售与外卖业务的核心运力,也将从中受益。然而,京东外卖业务脱胎于“京东秒送”等非餐即时零售,从低频到高频的反向路径并不容易跑通。
与抖音、顺丰等单点突破的玩家不同,京东入局外卖承载着突围的重任。但巨大流量、配送能力、商户供给缺一不可。京东主站的电商流量转化效率有限,而海量线下商户资源和高效率的配送团队,则是外卖行业最重要的壁垒。
如何让全国数百万餐饮商家入网,是京东当下最迫切待解的难题。京东外卖选择通过服务商代理推广,重点在39座城市入局,但餐饮行业线下供给分散,线上流量难以发挥太大作用,最终往往陷入拉锯战。京东引以为傲的快递物流网络,也很难与外卖配送“并网”,运力规模相对较小,履约成本控制同样颇具挑战。
京东对电商业务的焦灼,促使其对多元化更为急切。然而,选择外卖这道高难度、非典型互联网思维的“附加题”,无异于给自己增加了难度。京东外卖的“突围之路”能走多远,将取决于其内部的耐心和资源投入容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