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商业战场上,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依旧烽火连天,大厂们竞相角力,试图在这片潜力无限的蓝海中占据一席之地。本地生活市场的竞争,已经从最初的品类扩张,演进到如今对时效性和服务质量的极致追求。
即时零售,这一新兴业态正是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应运而生。它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高时效性的到家消费体验。各大玩家在这一赛道上各显神通,美团、阿里旗下的饿了么以及京东,成为了最为活跃的三股力量。
美团,作为千团大战的胜者,其布局即时零售市场的举措引人注目。美团闪购旗下的闪电仓项目,集便利店、百货店、纯线上售卖于一体,实现了小时达甚至半小时达的配送服务。美团通过自营与合作的双重模式,不断扩充SKU,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夜间和紧急情况下的长尾需求。例如,美团与永辉超市合作开设的前置仓超市店——斑马超市,24小时营业,线上订单一小时到家,进一步强化了其市场地位。
饿了么同样不甘示弱,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同样引人注目。饿了么强调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的概念,品牌将线下门店上架饿了么平台,拥有自主经营权,进行自主分销、数据资产沉淀、会员体系经营和自主定价。截至目前,饿了么官方旗舰店有效门店数量已超过2万家,未来三年内计划开设10万家旗舰店。饿了么还得到了阿里生态体系的大力支持,与淘宝、支付宝、高德等多端共振,突破即时零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京东同样在即时零售领域发力,其即时零售业务品牌京东秒送,由原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整合升级而来,与App首页一级入口并列,设立“秒送专区”,最快9分钟送达。京东秒送不仅设立大牌专栏,帮助品牌建立用户粘性,还涉足外卖市场,宣布正式启动“京东外卖”,并承诺在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在这场即时零售的马拉松竞赛中,大厂们纷纷加大投入,以期占据有利地位。美团对于新业务的投入向来不惜成本,即便是面对团购、生鲜等“天坑”业务,也坚持战略投入,力求稳住身位。饿了么作为阿里生态的一部分,在经历了多次变革后,明确了发展方向,从即时零售和物流网络上寻找新增长点。京东则在本地生活上屡遭挫折后,再次发力即时零售,决心弥补过去的遗憾。
然而,即时零售的竞争并非没有挑战。如何在更快、更全、更便宜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平台们面临的难题。更快和更全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而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性也不容忽视。在这场竞争中,骑手和商家的利益同样需要得到保障,平台需要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同时,兼顾所有参与方的权益。
美团、饿了么和京东都在努力优化算法,提高骑手的福利和工作条件。例如,美团建立了更加开放多元的算法沟通机制,每季度举办算法恳谈会,听取各方意见,推动算法兼顾各方感受与权益。饿了么也推出了防范骑手疲劳作业的机制,并提供一系列福利措施。京东则从3月1日起,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在这场即时零售的较量中,平台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保证效率和利润的同时,兼顾骑手、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大厂们能否在这场竞赛中找到最优解,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