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化妆品行业即将迎来“五一”大限,关于完整版安全评估(安评)的实施进程备受瞩目。其中,原料安评数据的“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近日,这一难题有望获得实质性缓解。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检院)近期更新了《已上市产品原料使用信息》(以下简称新版《原料信息》),以替代去年4月30日发布的旧版信息。此举旨在进一步丰富化妆品原料的参考数据,为行业的安全评估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新版《原料信息》还增加了体毛、指(趾)甲等作用部位,并对参照使用原则进行了优化。这一变化使得数据利用度得到提升,为化妆品企业在安全评估过程中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导。例如,某些植物原料的使用量上限在新版中得到了大幅提升,为企业在配方设计上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空间。
新版《原料信息》的发布在行业内引起了热烈反响。不少企业表示,这一政策的出台犹如一针强心剂,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新版信息在数据量和指导细化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原料安评数据仍存在一定的缺口。
据了解,目前仍有约2500种原料缺乏安评数据,这对于企业的实际操作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一些企业反映,在添加某些原料时,要么需要筛选有该原料安评数据的原料商合作,要么就需要自行进行毒理试验,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时间负担。
尽管如此,多数企业仍对新版《原料信息》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为行业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指导,有助于推动化妆品安全评估制度的有序实施。同时,随着监管层对原料数据资源的不断整合和完善,未来原料安评数据的缺口有望得到进一步收窄。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完整版安评挑战,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准备。他们通过多渠道搜集原料的安全使用信息,为制定完整的安评报告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一些企业还表示,将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五一”大限的临近,化妆品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汰换赛。对于企业而言,积极拥抱变革、加强合规化建设将是赢得未来发展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新版《原料信息》的发布无疑为企业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