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深海1600米!我国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探测器样机成功布放

   时间:2025-02-06 10:24:49 来源:IT之家作者:IT之家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一支由该所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团队,在“探索3号”科学考察船与“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的支持下,于今年1月19日至23日期间,成功实施了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HUNT)探测器单元样机的部署作业。

此次部署的核心设备涵盖了4个新型探测器单元及1个LED光源刻度单元,它们被精确地安置在1600米深的海底预定位置。这些设备不仅顺利接入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南海海底观测子网”的电路与网络系统,而且目前正处于稳定运行状态。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HUNT项目预研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部署前,科研人员们在甲板上紧张有序地准备着探测器设备,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随着“深海勇士号”缓缓下潜,这些精密的探测装置被逐一投放至预定海域。

“深海勇士号”在布放过程中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成功将探测器潜标安置在海床基上。通过该潜器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探测器单元在水中的状态,它们宛如深海中的守护者,静静地等待着中微子的到来。

HUNT项目的构想源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曹臻院士带领的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宇宙线组中微子研究团队。他们提出了下一代高能中微子望远镜的大科学装置构想,并创造性地设计了以20英寸MCP-PMT为核心的探测器单元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这一先进装置,在两年内观测到中微子天体点源,并在十年内发现数十个,从而引领中微子天文学的发展。

中国南海被选为HUNT装置在我国的唯一站址区域。该装置预计将覆盖约600平方公里的海域,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为了推动这一项目的实施,以LHAASO项目团队为核心的研究人员历经两年时间,成功研发出了新型探测器单元。并在2024年3月,于贝加尔湖投入了12个单元样机,与Baikal-GVD实验共同进行了实地论证,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中微子作为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其难以捉摸的特性使得科学家们对其充满了探索的热情。尽管中微子通过弱相互作用和引力与其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力程很短,且几乎不受阻碍地穿越正常物质,但科学家们仍然通过放射性衰变、核反应等多种方式产生了中微子,并在宇宙射线中检测到了它们的存在。HUNT项目的成功实施,无疑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中微子的奥秘,推动中微子天文学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