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金价飙升,黄金消费遇冷,“周大福们”金融转型能否破局?

   时间:2025-02-14 19:16:17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金价的持续攀升,中国传统节日里“金银走俏”的景象,在今年春节期间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柒柒,一位返回甘肃西部小城的归乡人,亲眼见证了这一变化。

春节首日,柒柒与家人漫步在县城的步行街上,这条约500米长、20米宽的街道两旁,林立着中国黄金、周大福、周大生、老庙黄金等近十家金店。然而,与节日的热闹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往日金碧辉煌、人潮涌动的“银楼”,如今却显得格外冷清,顾客寥寥。

回想起去年此时,金店内人满为患,无论是为亲朋好友挑选礼物,还是为自己添置金饰的人们,都络绎不绝。柒柒不禁感慨:“县城的黄金热,真是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黄金消费的降温,并非个例。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黄金消费量同比下降9.58%,其中黄金首饰消费量更是大幅下降24.69%。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全国限额以上金银珠宝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1%,成为降幅最大的品类之一。

步入2025年,这一颓势并未得到明显改观。柒柒的家乡,便是这一趋势的缩影。金价的持续走高,直接抑制了消费者的购金热情。沪金主力合约节前一度飙升至历史新高,现货黄金价格也屡创新高,国内黄金饰品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以周大福等知名品牌为例,其首饰金价格已突破880元/克,相比年初上涨超80元。这样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一条5克的黄金手链,至少需要花费4300元以上,加上工费,均克重价往往更高。

购买现货黄金与购买黄金饰品,在消费者心中是两码事。前者是投资行为,后者则是消费支出。当金价超出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承受范围时,他们自然会选择放弃购买,毕竟这并非生活必需品。

对于县城消费者而言,过去两三年可能是黄金消费的“黄金时期”,但随着金价飙升,他们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不会轻易下单。这种心态的转变,直接影响了金店的生意。

春节期间,这些金店门可罗雀,销售额大幅下降。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周大福、周生生、六福集团等珠宝商就已经感受到了这股“寒气”。财报显示,这些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面对金价波动的不确定性,金店在铺货策略上也变得更加谨慎。进货少、货品种类不够丰富,又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多重因素打击下,珠宝行业的扩张步伐戛然而止,甚至出现了“闭店潮”。以周大福为例,其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在一年内净减少了315家。

为了应对行业寒冬,珠宝企业纷纷开始跨界金融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周大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仅将保险业务推至前台,还入股了消费金融公司,甚至涉足支付和融资租赁等领域。

然而,珠宝与金融的结合能否带来1+1大于2的效应,并真正弥补黄金消费市场的萎缩,仍有待观察。在已经开启的2025年,“周大福们”仍未看到行情反转的迹象。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