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旦佳节的日益临近,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呈现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的良好态势。商务部通过商务大数据密切监测市场动态,数据显示,12月27日,全国范围内200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库存量显著增加,其中粮食、食用油、鸡蛋和猪肉的库存分别比12月初增长了3.2%、2.2%、2.8%和0.7%。同时,猪肉和牛肉的平均批发价格也有所下降,分别降低了1.9%和1.2%,而粮油、羊肉和鸡肉的价格则保持基本稳定。
城乡市场也在元旦假期的预热中迎来了消费热潮。记者深入多地商超、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北京的一家大型生鲜超市里,新年氛围浓厚,年货礼盒和新年装饰品摆满了货架,吸引了大批顾客前来选购。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琳琅满目,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一位顾客表示,超市的服务非常周到,例如鲜切水果和免费赠送的配料,都为购物带来了便利。
据超市店长介绍,超市内米面粮油、水果蔬菜等商品的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部分进口食品如车厘子和进口香蕉的价格还同比下降了约20%。为了应对元旦和春节期间的客流高峰,超市已经加大了备货力度,肉禽蛋奶和水果生鲜类的日储备量已达到日常的两倍以上。
同样,在华东地区最大的水果交易中心——嘉兴水果市场,也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这两天,来自周边城市的水果批发商纷纷前来进货,不少本地市民也开始着手准备年货。市场每天的送货和采购车辆平均达到6000多辆,是平时的两倍多。四川的耙耙柑、甘平,广西的沃柑以及进口的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秘鲁蓝莓等水果都销售火爆。
在保障“菜篮子”供应方面,各地也在积极行动。在山东寿光的一个数字家庭农场里,大棚内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并实时上传数据。管理员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查看大棚状态,并自动完成放风、补光、浇水、施肥等操作。今年,寿光80%的蔬菜大棚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蔬菜园区成为了“绿色工厂”,进一步保证了蔬菜的高质量供应。
在黑龙江的多地温室大棚里,尽管外面天寒地冻,但棚内却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枇杷、荔枝等南方水果和草莓等地产水果陆续开始采摘,发往省内外市场。一家果蔬种植基地的智能温室大棚里,草莓长势喜人,迎来了采摘期。基地每天可上市新鲜的果蔬7000多斤,主要供应北京、佳木斯以及富锦的直营店内。
为了确保元旦期间的市场供应,商务部指导各地加强了对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加强了产销衔接,加大了储备投放力度,并增加了商业库存。在北京的一家冷链配送企业里,记者看到,元旦及春节前后,这家企业将负责北京13000多个配送点的配送任务,发车量从每天的250辆增加到了300辆。
在山东淄博市周村区管庄蔬菜批发市场,各类新鲜的蔬菜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每天蔬菜的吞吐量达到260吨左右。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市场还建立了冬储蔬菜区,每天储备500到600吨冬储蔬菜,能够确保市民在极端天气下3到5天的蔬菜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