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天文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问月——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展”正热烈展开,吸引了众多天文爱好者,特别是小学生们的热情参与。北京航天图强小学浩淼之星天文社的同学们,一大早便在社团负责人曹玺成的带领下,满怀期待地踏上了这场探索月球奥秘的旅程。
展览现场,嫦娥五号的模型巍峨矗立,成为了观众瞩目的焦点。据展览策展人、北京天文馆宋宇莹研究员介绍,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珍贵的0.6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还涵盖了月壤的多种形态,包括撞击玻璃珠、矿物颗粒和撞击玻璃等。阿波罗17号采回的月岩、西北非月球陨石等珍稀样本也悉数亮相,让观众得以一睹月球的真实面貌。
展览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通过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月球的颜色、颜色的成因、月球上石头的多样形态等,带领观众逐步揭开嫦娥五号月壤的神秘面纱。这种层层推进的展示方式,不仅让科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也激发了观众们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在展览现场,小学生们与展品进行了亲密互动。他们排起长队,轮流使用显微镜观察月壤的微观结构,有的甚至还用电话手表拍下了月壤的显微照片,打算回家仔细研究。面对孩子们的热情,宋宇莹研究员和同事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临时搭建了三个观察台,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月壤。
除了显微镜观察,展览还通过精密的机械臂、大直径半球透镜、XCT扫描和三维数字重建技术等多种手段,展示了月壤的特性和形成过程。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更是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嫦娥一号、嫦娥四号和嫦娥六号的“绕月”“落月”和“采样返回”过程,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
在展览结束后,许多小学生都表示受益匪浅,对月球和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年级的吕玥小姑娘激动地说:“我特别喜欢月亮,小时候经常听姥姥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但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月壤是什么样的,今天终于圆梦了!我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航天工作人员,去探索更远的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