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平台订阅健身课程,在音频APP购买有声书……如今,为获取知识而付费已成为年轻人重要的消费选择。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开展的一项针对1334名青年的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曾为知识内容付费,其中音视频课程以52.2%的选择率位居购买品类榜首。
北京某高校00后学生王欣近日购买了英语博主的口语课程,她坦言选择前做了充分调研:"这位博主的内容非常实用,完全符合我想提升日常交流能力的需求。"与王欣类似,95后市场营销从业者周晓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接触知识付费,累计支出已超万元,如今她更注重筛选内容的实用性,"现在只选择真正需要的学习资源"。
调查数据显示,青年群体购买的知识产品呈现多元化特征。除音视频课程外,49.9%的受访者购买过订阅制会员服务,40.9%的人选择电子书、专业报告等数字内容,线上讲座(34.5%)、付费问答(31.9%)等新型服务也颇受欢迎。值得注意的是,13.5%的受访者曾加入付费社群进行深度学习。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新明分析指出,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知识付费提供了技术支撑。这种模式既满足了用户获取个性化知识的需求,又有效降低了筛选信息的时间成本。"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付费机制实际上起到了内容筛选的作用。"
90后李薇自2016年起持续购买知识产品,涵盖理财、编程、配音等十余个领域。她认为这种消费方式"性价比很高,花小钱就能系统学习新技能"。不过她也提醒,近年来课程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建议先评估自身需求再决定是否购买"。
关于年度支出预算,调查显示41.6%的受访者愿意投入101-500元,24.2%的人计划支出501-1000元。值得注意的是,23.8%的受访者年度预算控制在100元以内,仅有2.5%的人愿意花费超过3000元。
在购买动机方面,57.3%的受访者出于个人兴趣,53.7%的人为了满足工作学习需求,49.9%的人希望提升职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3.9%)和支持创作者(22.6%)也是重要原因。周晓分享自己的经历时提到,最初购买时间管理课程是因为"内容直击痛点",后续持续消费则源于实际效果。
从代际分布看,受访者中00后占21.3%,95后占24.5%,90后占26.0%,85后和80后分别占12.8%和13.7%,05后占比1.7%。这一数据反映出知识付费已覆盖从在校生到职场中坚的全年龄段青年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