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啤酒行业面临消费环境变化的背景下,重庆啤酒近日披露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59亿元,归母净利润12.41亿元,尽管营收同比微降0.03%,净利润同比下降6.83%,但在产品结构优化和渠道创新方面展现出积极态势。
从销售数据看,公司前三季度啤酒销量达266.81万千升,同比增长0.4%,其中第三季度销量约86.73万千升,同比下滑1.2%。区域市场表现分化明显:西北区以37.55亿元营收保持2.23%的增长,成为核心增长极;中区营收52.68亿元同比下降1.53%;南区营收36.92亿元基本持平。财务副总裁陈伟豪解释,净利润下滑主要受销售费用增加和有效税负率提升双重因素影响,公司通过加大市场投入维持了销量增长。
产品结构升级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策略。高档产品(8元/瓶及以上)收入77.15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嘉士伯和风花雪月品牌实现双位数增长,乌苏、1664等品牌的罐装产品通过非现饮渠道拓展保持高速增长。主流产品(4-8元/瓶)收入46.85亿元同比下降1.66%,经济型产品(4元/瓶以下)收入3.14亿元同比下滑1.21%,公司表示这主要受高份额市场消费环境变化和外部竞争影响。
在渠道创新方面,重庆啤酒推出多款1L装精酿产品,包括"乌苏精酿大红袍啤酒"、"山城龙井绿茶精酿"等,通过非现饮渠道拓展消费场景。公司透露,"乌苏精酿大红袍啤酒"在非现饮渠道销售表现超出预期,未来将持续在包装、口味等方面进行创新。这种大容量包装策略被视为打开家庭消费市场的重要尝试。
跨品类布局方面,公司今年推出近30款新品,形成啤酒与非啤酒双支柱创新格局。非啤酒品类涵盖果味汽水、苏打汽水和能量饮料,其中"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和首款能量饮料"电持"在重庆、新疆等基地市场获得积极反馈。光大证券研报指出,"电持"能量饮料在乌鲁木齐周边铺货情况良好,已进入商超、便利店等终端渠道,显示非啤酒业务与集团全球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管理层表示将继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针对年底节日节点策划系列市场活动。在渠道拓展上,将深化餐饮等现饮场景的覆盖,同时利用现有渠道优势推动饮料产品试销。公司承认饮料业务仍处于培育阶段,但强调在强势市场具备渠道基础和消费场景优势,产品质量和盈利能力将是说服渠道客户的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