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袁作栋卸任引发关注,兴银基金固收主导格局下寻权益突围路

   时间:2025-10-29 18:45:51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公募行业的人才流动正以更高频率发生,而基金经理集中卸任产品管理职责的现象,再度引发市场对机构投研体系稳定性的关注。10月28日,兴银基金权益投资部原总经理袁作栋因个人原因辞去所管理的全部8只基金产品,同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基金从业资格注销手续。这一变动发生在该公司推进权益业务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也为中型基金公司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投研能力建设提供了观察样本。

作为兴银基金权益业务的核心人物,袁作栋自2019年加入公司后,从行业研究员逐步晋升为权益投资部负责人。其管理期间,所管产品均实现正收益,其中兴银丰运稳益回报混合任职回报超过60%。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主动权益产品整体规模仍显薄弱,16只产品中有7只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线,12只不足1亿元,最大规模产品仅1.42亿元。这种"业绩亮眼但规模难增"的矛盾,折射出中小基金公司在权益市场拓展中的普遍困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46位基金经理发生职务变动,创下同期历史新高。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公募基金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机构对投研架构的主动调整愈发频繁。兴银基金在回应中强调,袁作栋的离职属于个人职业规划选择,公司已组建新的管理团队接管相关产品,目前投研体系运转平稳。新任基金经理罗怡达、乔华国等人均有超过30%的年度业绩表现,且为近年新加盟的权益投资力量。

该公司当前管理规模达1025.62亿元,但固收类产品占比高达95.9%,权益业务发展明显滞后。这种"固收独大"的格局不仅限制了品牌影响力提升,也使公司在资本市场波动中面临更大挑战。今年以来,虽然兴银数字经济智选等部分产品收益率超过40%,但拉长时间维度看,兴银高端制造等基金成立至今仍为负收益,产品业绩持续性有待验证。

在组织架构层面,兴银基金近三年经历了多轮高层调整。自2021年起,公司总经理职位四年内四次更替,平均任期不足18个月。2025年8月,原董事长吴若曼卸任后,由股东方华福证券董事长黄德良兼任该职,标志着股东对治理结构的深度介入。10月28日召开的股东会和董事会换届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黄德良在会上明确提出要推动公司治理现代化,实现股东价值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行业变革背景下,基金公司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正在减弱。袁作栋"均衡+轮动"的投资风格虽获市场认可,但其离职未引发过度波动,反映出机构从"个人驱动"向"平台驱动"转型的趋势。当前,多家公募机构开始强调团队协作与投研体系稳定性,通过多元化策略框架降低对单一人才的依赖。这种转变在市场风格快速切换的环境中,被视为提升长期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对于兴银基金而言,如何在保持固收业务优势的同时,突破权益业务发展瓶颈,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命题。公司方面表示,将加大主动权益和特色指数产品布局,构建股债平衡的多元策略体系。新任管理团队背景多元、经验丰富,所管产品历史业绩突出,这些因素能否转化为权益业务的实质性突破,仍有待市场检验。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