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展望中国资本市场‘十五五’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发表了重要观点。他指出,“十五五”时期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阶段,资本市场在此期间肩负着更为重要的战略使命,其改革的重点在于打造一个能够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现代金融体系。
吴晓求强调,资本市场不应仅仅被视为融资渠道。他解释道,资本市场是对社会创新者和财富创造者的激励机制,同时也是让广大居民通过证券投资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财富管理机制。一个健康的市场必须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如果市场仅满足融资方的需求,却无法实现投资者合理的风险收益要求,那么这样的市场注定难以持续发展。
针对“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改革的具体路径,吴晓求提出,首要任务是重构市场生态链,推动市场从过去偏重融资功能,转向以“激励创新”和“财富管理”为核心的新生态。为此,必须健全法治基础,大幅提升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民事赔偿与刑事处罚并重的追责体系。
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吴晓求认为应着力优化市场结构。在资产端,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下决心重构市场的资产端,积极推动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他指出,市场能否产生财富效应、是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关键在于能否培育出一批代表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企业。在资金端,他建议解除对大资金进入市场的约束,释放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的市场活力,同时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在稳定市场预期中的积极作用。
关于对外开放,吴晓求建议推动当前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开放过渡。他提出,不仅要吸引全球资本,还要研究吸引境外优质企业来华上市,逐步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吴晓求还特别提到制度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要迈向发达国家行列,需要构建能够孕育原创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制度土壤。资本市场的深层改革要为创新提供不可或缺的制度性激励,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注入原创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