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家券商陆续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证券行业整体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截至目前,已有6家券商及上市主体完成三季报披露,净利润均实现显著提升,其中中信证券以总资产突破两万亿元的成绩成为行业焦点。
作为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8.15亿元,同比增长32.7%;归母净利润达231.59亿元,同比增长37.86%,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公司总资产规模于9月底达到2.03万亿元,成为国内首家迈入“两万亿俱乐部”的证券公司,归母净资产规模也增至3150亿元。具体业务方面,经纪业务净收入109.39亿元,同比增长52.9%;投行业务净收入36.89亿元,同比增长30.88%;资管业务净收入87.03亿元,同比增长16.37%;自营业务收入316.03亿元,同比增幅达169.40%。
其他券商也交出亮眼成绩单。东方财富前三季度营收115.89亿元,同比增长58.67%;净利润90.97亿元,同比增长50.57%。东吴证券预计归母净利润区间为27.48亿元至30.23亿元,同比增长50%至65%。华鑫股份营收20.2亿元,同比增长36.25%;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66.36%。东莞证券预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4.93%至60.18%,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8.26%至97.02%。江海证券通过哈投股份财报测算显示,营收8.11亿元,同比增长28.11%;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140.39%。
从单季度表现看,券商业绩呈现分化趋势。中信证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7.75亿元,同比增长55.71%;归母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增长51.54%,环比增幅达31.59%。东方财富第三季度营收47.33亿元,同比增长100.65%;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77.74%,环比增幅23.77%。华鑫股份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83.77%,环比增幅高达222.99%。东吴证券预计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中值为9.54亿元,同比增速43.2%,但环比增速仅0.21%。江海证券第三季度净利润2亿元,环比小幅下降4.76%。
业务特色方面,中信证券依托“投行+投资+研究”综合优势,在科技创新领域表现突出。2023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完成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股权承销规模1123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承销规模3873亿元,均位居市场首位。期间协助比亚迪完成56亿美元H股闪电配售,创下全球汽车行业同类项目规模纪录;三次助力寒武纪完成资本市场融资。绿色金融领域,公司完成绿色债券承销金额1810亿元,助力中国核电完成140亿元定增,协助工商银行发行首单服务系绿色金融债券。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平台,已上线18名数字员工,覆盖118个应用场景。
卖方机构对券商行业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国泰海通非银首席分析师指出,42家上市券商2025年前三季度调整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02%至3954.8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63%至1651.47亿元。其中,经纪业务对营收增量的贡献最大,达48.32%,主要得益于市场交易额同比大幅提升;投资业务贡献38.14%,权益市场收益率边际提升。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84%至248.2亿元,受益于A股及港股融资回暖;资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0.81%至322亿元,主要受管理费率下行影响;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92.86%至42.32亿元,两融业务增长显著。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预计,25Q3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1649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经纪、信用、投行、资管收入分别为1244亿元、310亿元、279亿元、32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7%、26%、28%、-4%;自营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3%至1623亿元。分析认为,配置力量增强和业绩改善将驱动投资机会,特别是保险公司权益仓位提升和居民资金入市背景下,三季度业绩弹性较好的标的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监管态势持续收紧。五矿证券因业务违规面临赔付压力,其控股股东五矿资本公告称,五矿证券将计提负债2.1亿元,拟设立广道数字事件先行赔付专项基金,用于赔付适格投资者的投资损失。这一案例反映出券商在业务扩张中需更加注重合规风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