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消费趋势变革的浪潮中,女性内衣行业正经历一场从“取悦他人”到“取悦自我”的深刻转型。这份涵盖32页的纺织服饰行业深度报告,通过剖析国内外市场格局、品牌竞争策略及消费行为演变,揭示了内衣产业“贴身赛道”的进化逻辑。
全球内衣市场呈现“规模稳定、区域分化”特征。2024年行业规模达1260亿美元,其中女士内衣占比71%至893亿美元。分区域看,中国以2507亿元(约348亿美元)规模位居前列,但近十年年均增速仅2%,未来五年预计放缓至1%;美国市场成熟度较高,规模235亿美元,近十年保持4%增速;日本市场则因人口结构变化出现3%的负增长;印度凭借人口红利成为增长引擎,近十年增速达6%,未来五年有望突破8%。竞争格局方面,美国CR10达54%(维密市占率18%),日本CR10高达70%(优衣库市占率22%),而中国CR10仅8.9%,头部品牌市占率均不足2%,市场碎片化特征显著。
中国市场的变革更具戏剧性。传统品牌与新兴势力展开“新老对决”:都市丽人通过“二次创业”实现逆袭,2021年创始人回归后推行“产品聚焦+渠道优化”,2024年营收回升至30.1亿元,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其策略包括三年新增800家门店(总量超4500家),电商GMV达15.7亿元,抖音、天猫平台销售额同比翻倍,即时零售业务增速超200%。爱慕股份则走“多品牌+全球化”路线,旗下拥有高端蕾丝品牌兰卡文、男士品牌爱慕先生等,2024年营收31.63亿元,直营渠道占比61%,电商占比30%。该品牌2008年启动出海战略,在新加坡、纽约等地设店,2024年越南生产基地奠基,同时与高校合作开发牛奶纤维等新材料,推出“焕龄衣”等功能型产品。
新兴品牌的崛起则颠覆了传统玩法。Ubras凭借“无尺码内衣”精准切中消费者痛点,2018年产品按体重划分尺码,简化选购流程,2019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2024年达35亿元。其营销策略包括签约刘雯、欧阳娜娜代言,在小红书投放中腰部博主“种草”,2020年双11预售期间单场直播贡献超30%销售额。不过,线下渠道薄弱(仅54家门店)和研发短板成为其发展瓶颈,面对传统品牌反击,“无尺码”赛道优势逐渐稀释。
消费端呈现两大趋势:一是需求细分化,Z世代推动内衣从“刚需”向“场景化”延伸,运动内衣、哺乳内衣等细分品类崛起;二是渠道融合化,传统品牌加速电商布局,新兴品牌开始试水线下体验店,“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成为行业标配。例如,都市丽人2024年电商占比超50%,同时新增门店聚焦三四线城市;Ubras虽以线上为主,但已启动线下体验店建设。
海外龙头的经验教训为本土品牌提供镜鉴。维密曾凭借“性感营销+维密秀”登顶全球,2014年销售额达72亿美元,但因固守“单一完美身材”定位,2019年维密秀停办后业绩下滑。调整策略后,其关闭低效门店、发力电商,增加运动内衣品类,2025年库存周转天数降至90天以下。日本华歌尔则以“稳健经营”著称,1970年发明三维胸围测量法,1992年“GoodUpBra”单品销量超1000万件。通过多品牌覆盖平价(Wing)、高端(Salute)、运动(CW-X)等场景,2008年收购“蜜桃派”,2019年收购美国互联网品牌Lively,全球化布局助力股价涨幅超700%。
在这场变革中,舒适化与细分化成为核心方向。传统品牌需借鉴华歌尔的研发沉淀与多品牌策略,新兴品牌则要提升产品力与渠道平衡能力。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多元的选择与更舒适的体验,正是行业变革带来的直接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