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本市场传出重要消息: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计划各遴选一只中证A500ETF作为期权标的。这一举措被视为中证A500指数相关产品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或将引发新一轮市场格局调整。
中证A500指数自2024年9月发布以来,迅速成为基金行业焦点。该指数被市场誉为"中国版标普500",引发近80家基金公司竞相布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场已成立超过260只中证A500指数基金,涵盖ETF、联接基金、普通指数基金及增强型产品等多个品类。
在产品推出初期,基金公司展开了激烈的营销竞争。除常规的线上宣传外,多家机构投入重金进行线下推广,地铁广告、户外大屏等渠道随处可见相关宣传。某大型基金公司为获取首批产品发行资格,甚至由总经理亲自挂帅推进,单只产品预算高达数千万元。这种激烈竞争直接推动了市场快速发展,首批10只中证A500ETF仅用一个月时间规模就突破千亿元,创下境内指数基金最快达此规模的纪录。
经过持续发展,中证A500ETF规模在2024年12月突破2000亿元大关,超越科创50指数成为A股市场第二大宽基指数产品。今年上半年,该类产品规模一度接近2700亿元,但受市场波动和净赎回影响,下半年出现明显回落。
行业专家指出,期权标的的纳入将带来显著资金效应。参考创业板ETF和中证500ETF期权推出后的市场表现,相关ETF份额短期内分别增长超过40%和60%。这种拉动效应主要源于机构投资者的策略需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流动性更好的期权标的ETF构建对冲组合或波动率交易策略。
对于未能入选的基金产品而言,可能面临流动性下降的恶性循环。市场分析认为,入围产品将形成明显的"虹吸效应",资金进一步向优势产品集中,而未入选产品则可能遭遇规模萎缩和资金外流的双重压力。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10月15日,上交所规模领先的中证A500ETF主要来自华泰柏瑞、华夏、富国和广发等基金公司。其中华泰柏瑞旗下产品规模突破200亿元,竞争优势明显。深交所方面,国泰、易方达、南方和嘉实等基金公司的相关产品规模接近,国泰基金以微弱优势暂居首位,但前三家规模差距不足20亿元,竞争态势胶着。
市场人士预计,随着期权标的遴选结果的公布,中证A500ETF市场将从当前的多元竞争格局,逐步向少数头部产品集中的方向发展。这种演变或将重塑宽基指数产品的市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