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黄金(伦敦金现)价格持续攀升,盘中一度触及4143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受国际金价带动,国内足金饰品价格同步走高,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足金价格突破1200元/克,较国庆假期前累计上涨超80元,年内涨幅接近50%。尽管金价屡创新高,年轻消费群体的购金热情却愈发高涨,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力量。
在北京西单君太百货的黄金专柜,95后、00后消费者正成为主力客群。销售人员指着专设的轻量金饰区介绍:“编绳款古法手链最近卖得特别好,年轻人特别喜欢。”一位正在挑选游戏IP主题吊坠的95后顾客表示:“以前觉得黄金老气,现在设计更时尚了,2克多的吊坠搭卫衣毛衣都很合适,算是给自己的节日礼物。”社交媒体上,“黄金搭配”话题笔记已超10万篇,年轻人通过分享穿搭心得,将传统金饰转化为展示个性的时尚单品。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年轻群体金饰拥有率显著提升。《2025中国金饰零售市场洞察》报告指出,18-24岁消费者金饰拥有率达62%,较五年前的37%近乎翻倍。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黄金消费主力已转向年轻人,需求从单一保值转向多元化,轻量化、有审美内涵的产品更受欢迎。”
当前市场最畅销的是1-3克的小件金饰。北京天雅珠宝城销售人员表示:“联名款设计感强,单件价格不高,日常佩戴或收藏都很合适。”这类产品多采用“一口价”销售模式,打破传统“按克计价”方式,成为高毛利品类。国信证券报告显示,周大福2025财年“一口价”黄金产品营业额同比增长105.5%,六福集团同类产品毛利率达27%,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IP联名与古法工艺是支撑黄金饰品高溢价的核心。三丽鸥、游戏动漫等热门IP联名款成为品牌争夺焦点,北京某门店联名款折算克价较当日金价高出880元。“溢价主要来自IP授权费和定制工艺成本。”销售人员解释。古法黄金同样表现强劲,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显示,其市场份额从2019年爆发增长,2023年已占国内金饰消费总量的35%,成为第二大子品类。以“古法工艺”出圈的老铺黄金,即便今年两次调价,单品价格1-6万元、克价1200-2000元的产品仍供不应求。
金价持续上涨对企业端影响显著。过去六年国际金价涨幅约4倍,原料成本攀升压缩利润空间,推动企业向IP黄金和高端古法黄金转型。然而,这种模式能否长期持续存在争议。有观点指出,IP消费群体规模有限且热度易变,一旦绑定IP降温,联名产品价值可能缩水。黄金的货币属性使消费者习惯“按克计价”,对溢价接受度受金价波动影响明显。
深圳城市职业学院珠宝学院院长王惊涛分析:“当前金价处于上行周期,消费者对溢价产品接受度较高,但若金价下跌,‘保值’需求可能主导消费选择。”张毅建议,企业需在工艺研发和品牌运营上持续投入,构建多元价值体系。具体而言,可通过融入国潮元素、非遗工艺实现产品差异化;明确高端或细分市场定位;优化“线下门店+线上电商”渠道,精准捕捉消费潮流。
数智化转型被视为降本增效的关键。王惊涛透露,深圳头部企业已应用AI设计、CNC加工、3D建模等技术,实现24小时“黑灯工厂”生产,既降低人工成本又提升工艺精度,为产品溢价提供技术支撑。随着“双节”热潮退去,消费理念变迁与行业创新仍在持续,如何平衡金价波动与年轻需求,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式,仍是黄金品牌需要破解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