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版图时,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强省(市)总是首当其冲。但鲜为人知的是,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省,正以惊人的产量数据刷新着外界的认知——2024年该省集成电路产量达738.4亿块,稳居全国第三,上半年更曾短暂超越广东跃居次席。这个经济总量仅1.3万亿元、位列全国倒数第五的省份,正悄然扮演着"隐形芯片大省"的角色。
支撑这一奇迹的,是甘肃省内一座GDP不足千亿的西部小城——天水。这座因麻辣烫意外走红的城市,实则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元老级"选手。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国家便在此布局电子工业基地,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天水已形成以华天科技为龙头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这座人口仅300万的城市独自承担了全省所有集成电路生产任务,产量超过深圳、苏州等明星城市。
华天科技的发展轨迹颇具代表性。这家起源于三线工厂的企业,现已跻身全球封测领域第六、国内第三,其天水基地年处理晶圆超过120万片。但产业短板同样明显:2023年天水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仅211.6亿元,不足深圳的十分之一;产品集中于中低端封装测试环节,设计制造环节几乎空白;本地配套企业不足百家,产业链完整度远逊东南沿海。
面对结构性矛盾,甘肃将突破口选在产业升级。最新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天水打造为高端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12英寸晶圆封装、系统级封装等先进技术。在"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带动下,天水正加速布局AI算力产业,已签约引进3个超十亿元的智能计算项目,试图通过数字化转型重构产业生态。
这种转型尝试已初见成效。今年前八月,天水集成电路产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7%,高端封装产品占比提升至28%。但挑战依然严峻: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天水在人才储备、资本活跃度、物流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代际差距。如何将产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这座西北小城仍在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