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成安,这座素有“礼乐之乡”美誉的县城,在国庆假期期间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宴——“美丽中国踏歌行·礼乐成安音乐节”。这场音乐节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的热情参与,更让来自北京、河南、山西等全国各地的乐迷们纷至沓来,共同感受这场音乐与文化的交融。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节日氛围真是太浓厚了!”现场观众李月兴奋地表示。她的话语,道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音乐节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人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享受着这份难得的节日欢乐。
如今,音乐节已不再是大型城市的专属。随着文化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县域小城开始成为音乐节的举办地。成安音乐节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它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更通过一张音乐节门票,串联起了餐饮、购物、旅游等多元消费场景,成为国庆假期县域文旅消费热潮的缩影。
资深乐迷李晴对这次音乐节的体验赞不绝口。“以前追音乐节,总感觉周围少了点生活气息。但这次在成安,夜排时吃喝都很方便,工作人员还主动过来关心,秩序也维护得特别好。”她提前一天从北京赶来,漫步在音乐节周边的市集上,平价地道的本地小吃让她印象深刻。她还去附近的村子转了转,享受了一场意外的乡村游。
与李晴同行的河南郑州姑娘杨阳,则是为了追星而来。“到邯郸东站后,有接驳车直接送到音乐节现场,服务特别贴心。”她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邯郸,计划看完音乐节后,再游览周边城市。
音乐节从大城市向县域延伸,不仅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催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马爱萍指出,这类活动不仅能有效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还能通过文旅IP的打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了给乐迷游客提供良好的体验,成安县各部门积极联动,做了充足的保障工作。上千名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服务,邯郸机场、高铁站、汽车站等地设置了接驳点,外地乐迷游客可以免费乘坐接驳车直达音乐节现场。
这样的县域文旅IP实践并非个例。近年来,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旅游经济发展新业态。如河北唐县万人音乐节带动当地旅游收入增长,湖南衡山县将音乐节与露营经济结合,广东韶关乳源音乐节则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游客关注。
在成安音乐节上,“票根经济”成为一大亮点。乐迷可凭票根在邯郸道商户享受美食、文创、零售折扣,形成“住宿+餐饮+游览”的完整消费链条。这种跨场景的流量转化,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还助力了成安城市品牌的传播。
“票根经济”正成为多地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如北京中网公开赛男单决赛,赛事方以票根为纽带,串联周边商圈;辽宁本溪则针对外地球迷推出“赛事票根换景区门票”福利,让游客在享受赛事的同时,也能游览当地美景。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郑宁分析指出,“票根经济”本质是跨场景的流量转化,通过多业态场景融合,既能精准匹配目标用户需求,又能为地方文旅部门提供更高效的宣传路径。
对于县域音乐节的长效发展,郑宁认为关键在于将音乐节品牌与本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辨识度的音乐IP。同时,要以创新思维打破业态边界,精准对接游客需求,才能让一张门票真正激发一座县城的消费活力。
马爱萍也表示,音乐节对提升县域吸引力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要实现长效发展,需树立品牌意识与长线思维。她建议县域在举办音乐节时,既要突出地方特色,也要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迭代提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