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期间,江西景德镇的街头巷尾被一股独特的“烟火气”点燃——一位被市民亲切称为“鸡排哥”的小摊主,凭借九年来始终如一的品质与温情,让自家鸡排摊成为城市文旅的“流量密码”。没有豪华店面,没有网红话术,仅凭一块6元的鸡排,他不仅让自家生意持续火爆,更带动了整条街区的消费活力,甚至为城市文旅注入新动能。
“鸡排哥”的摊位前,总排着蜿蜒的长队。为应对假期客流,他提前出摊、全家穿上统一T恤,甚至增设分流摊位,但排队盛况依旧。附近商户感慨:“他的摊位让整条街都活了,我这两天营业额比平时多出1000多元!”这种火爆背后,是“鸡排哥”九年未变的坚持:鸡排价格始终6元,学生购买还能再省1元;食材现做现炒,金黄的鸡排裹着“锅气”出锅;更因他幽默的金句和真诚的待客之道,让食客们感受到超越食物的温暖。
有人调侃他在文旅座谈会上的发言:“6元鸡排讲出了6亿项目的格局。”这背后,是他将小摊视为大企业的经营哲学——认真对待每一份订单,尊重市场规律,更将消费者需求放在首位。这种态度,让他的摊位从“烟火小店”升级为城市文旅的“信任符号”。正如一位游客所说:“在这里,不用担心缺斤少两,不用害怕消费陷阱,一块鸡排里藏着最踏实的确定感。”
类似的故事正在多地上演。北京的“鹅腿阿姨”、合肥的“盒饭姐”、怀化的“晓华理发店”……这些“素人网红”的共性,是抛开华丽包装,以最朴实的姿态坚守“顾客至上”。他们没有刻意迎合流量,却用日复一日的真诚,在消费者心中种下信任的种子。当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不变”的渴望愈发强烈——诚信、善意、公平,这些品质被具象化为一块鸡排、一份盒饭时,便成了连接情感的纽带。
为何有些城市能接住“泼天流量”,有些却昙花一现?关键在于是否将个体的信任感延伸为对公共服务的信任。游客可能因网红而来,但若城市在交易、服务、互动中无法传递真诚与公平,热度便会迅速消退。真正的城市吸引力,不在于一时的“蹭热点”,而在于让每个人在每一次消费、每一次服务中,都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温暖。
流量或许能靠包装制造,但持久的吸引力,唯有信任能积累。“鸡排哥”的“锁香秘籍”,不在油锅里的化学反应,而在他“同质同价”的坚持。当真诚成为底色,信任便会滋养口碑,口碑终将汇聚人心。这样的流量,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