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行业近日迎来重大合作消息——英伟达宣布将向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进行高达100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双方计划共同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的AI计算基础设施。受此消息提振,英伟达股价周一上涨约4%,盘中股价突破183美元,刷新此前8月创下的历史纪录,公司市值稳居全球榜首,超过4万亿美元。
根据合作协议,英伟达将为OpenAI提供至少10吉瓦的AI计算能力,相当于当前全球最大数据中心规模的五倍。该计算资源将依托英伟达即将推出的“薇拉·鲁宾”超级计算平台,首期工程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投入运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接受CNBC采访时强调:“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AI基础设施项目,将彻底改变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
作为AI芯片领域的领导者,英伟达的GPU架构已成为全球AI训练的核心基础设施。其数据中心网络覆盖北美主要区域,为ChatGPT等主流AI应用提供算力支持。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十年技术协作的深化——从2014年首台DGX超级计算机交付,到ChatGPT的技术突破,英伟达与OpenAI始终保持着技术迭代的同步性。
行业分析师指出,10吉瓦的算力部署需要400万至500万块高端GPU,相当于建造20个当前规模的数据中心。作为对比,meta正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设的超大型数据中心仅能提供2吉瓦算力,且建设周期长达五年。CFRA分析师安吉洛·齐诺认为,英伟达此举不仅巩固了其AI芯片的垄断地位,更通过技术绑定锁定了未来五年的核心客户。
此次投资是英伟达近期系列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上周,公司刚以50亿美元入股竞争对手英特尔,并达成CPU与GPU的协同应用协议。同时,英伟达宣布将在英国部署数万个AI芯片,并与数据中心运营商CoreWeave签署63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合同。卡内基投资顾问公司研究总监格雷格·哈尔特分析称:“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始终存在,但英伟达的持续投入证明,AI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在指数级增长。”
面对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OpenAI近期加速了基础设施扩张。除与英伟达的合作外,公司还与甲骨文签署了3000亿美元的五年期算力采购协议,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000亿美元租赁备用云服务器。然而,这种激进扩张策略引发了市场质疑。DA戴维森公司分析师吉尔·卢里亚指出:“OpenAI的承诺已远超其实际交付能力,英伟达作为主要供应商的投资,本质上是通过芯片销售回收资金,这种资本结构存在系统性风险。”
尽管面临争议,OpenAI的算力储备竞赛仍在持续。公司近期宣布将CoreWeave的采购额度提升至250亿美元,进一步加剧了AI行业的军备竞赛。卢里亚在研究报告中警告:“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传统金融机构参与数据中心建设,而非仅依赖芯片供应商的内部循环投资。”
二级市场方面,英伟达股价在周二盘前出现小幅回调,但分析师普遍认为其长期增长逻辑未变。随着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全球科技巨头对算力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由芯片供应商与AI研发机构共同主导的变革,正在重新定义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