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十年营收翻50倍,成本优势叠加国际化,牧原股份“猪周期”里稳赚?

   时间:2025-09-23 15:57:53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生猪消费市场中,每十头猪中就有一头源自同一家养殖企业——牧原股份。这家以生猪养殖为核心的企业,凭借十年间收入规模增长50倍、净利润增长200倍的惊人业绩,成为A股市场中少数营收超千亿、净利润超百亿的非银行、非央企上市公司之一,与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巨头并列。

2014年,牧原股份的营业收入仅为26亿元,净利润8000万元。而到2024年,其营收已达1379亿元,净利润17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更是突破105.3亿元,同比增长1169.77%。在A股5000余家上市公司中,2024年能达到这一营收和利润水平的公司仅有77家,剔除金融和央企后,牧原股份的稀缺性进一步凸显。

牧原股份的崛起,与2019年至2021年生猪价格黄金期密不可分。期间,国内生猪均价一度飙升至41.5元/公斤,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实现三位数增长。但与其他企业不同,牧原股份并未止步于短期利润,而是将资金投入规模扩张。2019年至2023年,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投入累计达1402亿元,推动2024年生猪出栏量达7160.2万头,全球市占率突破10.2%。

规模扩张的背后,是牧原股份对行业周期性的深刻理解。生猪养殖行业80%的参与者为个体养殖户,难以抵御价格波动。而牧原股份通过扩大规模,形成了独特的抗周期能力。2024年国内生猪价格回落,2025年大部分时间维持在13-14元/公斤,但公司仍能实现百亿利润,核心在于其成本优势。

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生猪养殖成本从年初的13.1元/公斤降至6月的12.1元/公斤,全年目标为12元/公斤。相比之下,温氏股份、新希望、立华股份等同行成本均高于12.6元/公斤。这种成本差距,直接转化为利润空间。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公司销售3839.4万头商品猪,净利润105.3亿元,平均每头猪盈利223.8元。

牧原股份的成本控制,源于两大战略。一是智能化转型: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6.68亿元,重点布局智能养殖设备、生物安全防控和数字化管理平台,显著降低养殖成本。二是全产业链协同:公司不仅养殖生猪,还延伸至屠宰肉食业务。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193.45亿元,占总营收的25.3%,实现了从养殖到加工的价值最大化。

尽管当前生猪市场供过于求,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高于3900万头的正常水平,叠加“二次育肥”导致的大体重猪只增多,短期猪价可能进一步微降。但牧原股份的规模优势使其仍能保持盈利。公司与大型农批市场、商超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2025年上半年合同负债达55.07亿元,其中大部分为长协订单,保障了预期收入。

国际化是牧原股份的另一大战略。2025年4月,公司宣布启动赴港上市进程,旨在拓展国际融资渠道,扩大规模,并分散国内猪周期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海外市场的拓展,不仅能为公司释放产能,还能增强现金流入能力,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从一家地方养殖企业到全球生猪市场的领军者,牧原股份用十年时间证明了规模与效率的力量。随着国际融资渠道的打开,这家“猪王”或许将走出一条更稳健、更长远的发展之路。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