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股市场经历了一轮显著调整,中证银行指数更是首次跌破年线,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作为传统避险板块,银行股年内表现曾一度亮眼,上半年累计涨幅超过20%,但近期却遭遇回调,目前年内盈利已收窄至2%左右。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银行股价也出现破位,市场情绪随之波动。
分析人士指出,本轮调整主要源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自7月以来,资金逐渐从银行股流向科技、新能源等热点板块。中小银行回调幅度更为明显,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近期累计跌幅均超过14%。相比之下,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表现相对稳健,显示出资金在选择标的时的差异化态度。
尽管短期波动加剧,但银行股的基本面依然稳固。数据显示,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1.1万亿元,其中超过六成银行营收和利润实现双增长。股息率方面,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个股股息率已回升至5%以上,对险资、社保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吸引力显著。二季度数据显示,险资对银行股的持仓比例提升至28%,社保基金也在持续加仓。
技术面上,年线破位引发部分资金撤离,但市场人士认为,这更多是短期情绪反应。银行股当前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市净率不足0.7倍,股息率普遍高于4%。政策层面,50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逐步化解等措施,为行业提供了长期支撑。有投资者形象地比喻,当前银行股的调整类似于商品打折,有人选择抛售,也有人考虑增持。
对于中长线投资者而言,银行股的稳健特性并未改变。其股价波动幅度通常小于题材股,估值修复过程也更为平缓。当前板块估值和股息率均处于有利区间,经济复苏的大方向若能持续,高股息策略仍将具备吸引力。市场分析建议,投资者可关注业绩稳定、股息率较高的优质标的,避免被短期波动干扰决策。
本轮调整也提醒投资者,需避免盲目追涨杀跌。与其在市场波动中频繁操作,不如回归基本面,审视持仓标的的盈利能力和分红水平。对于长线布局者而言,当前回调或为观察优质银行股的良机。后续需持续关注资金流向和政策动向,毕竟优质资产的价值终将在市场波动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