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张杰院士透露:2045年上海将建成首个50赫兹百万千瓦级激光聚变电站

   时间:2025-09-21 15:22:14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宣布了一项重大科研进展:中国科研团队正通过自主创新的“上海方案”,加速推进激光聚变能源的实用化与商业化进程,旨在为人类提供清洁、安全且近乎无限的终极能源。

目前,全球主流的聚变路径包括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如激光聚变)。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采用了“中心点火”方案,并成功实现了激光聚变“点火”,首次实现了能量输出大于输入。然而,该方案存在激光转换效率低、反应过程不稳定等物理瓶颈,限制了其向高增益、高重复频率的商业化方向发展。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科研团队提出了全新的激光聚变方案。张杰院士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理论构想,并带领团队在上海光机所“神光二号”升级装置等关键科研设施的支持下,完成了11轮大型物理实验,成功验证了“先压缩、后加热”的关键技术路径。在最近完成的第11次实验中,核心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张杰院士透露,团队目前正致力于在2045年前后在上海建成首个50赫兹百万千瓦级的激光聚变电站,这一电站有望为200万人口的城市提供电力。与美国瞄准10赫兹重复频率的路线图相比,中国“上海方案”直接挑战50赫兹,这意味着更高的能量输出和更低的单位发电成本。据预测,到2045年,美国聚变电价预计为每千瓦时0.37元人民币,而中国方案有望将其降至一半。

目前,团队已启动位于上海光机所北区的聚变研究基地建设。面向商业电站的未来,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聚变增益,并突破50赫兹高重复频率关键技术;到2035年,开展激光聚变工程示范堆建设与验证;最终,到2045年建成百万千瓦级商业聚变电站,实现并网发电。

张杰院士认为,聚变能带来的能量密度跃升不仅将彻底改变能源格局,更将带动上下游万亿级产业链的发展,引发一场远超前三次工业革命总和的科技与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中国科学家正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着中国智慧。“我们的梦想是用激光聚变点亮未来。非常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做梦,也可以实现梦的时代和国度。”张杰院士感慨道。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