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参雪耳饮崛起:消费需求升级下市场新态与品牌突围路径

   时间:2025-09-20 18:30:58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消费者对养生保健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药食同源类产品迎来发展热潮。其中,兼具人参补气与雪耳滋阴功效的人参雪耳饮,凭借“润而不燥、补而不滞”的温和特性,从传统养生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即饮消费市场的新宠,在药食同源赛道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人参雪耳饮的走红,折射出消费需求的深刻变迁。以“90后”“95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逐渐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摒弃了传统的“重补”模式,转而追求“轻负担、日常化”的滋养方式。人参雪耳饮的即饮包装设计,如瓶装、袋装等,完美契合了年轻人在早八通勤、加班间隙等场景下的即时需求。同时,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润肺生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需求大幅增长。雪耳的胶质润养与西洋参或生晒参的温和补气相得益彰,精准解决了“秋燥冬寒”季节的健康问题,成为消费者热捧的对象。

根据《2023中国药食同源消费趋势报告》的数据,含有人参、银耳成分的即饮饮品年增速超过30%,其中25-40岁的女性消费者贡献了近六成的消费份额。这一数据表明,人参雪耳饮不仅在年轻群体中广受欢迎,还吸引了大量注重健康的中青年女性。

当前,人参雪耳饮市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但同时也暴露出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传统滋补品牌凭借原料优势推出即饮产品,新锐食品品牌则以“0糖0添加”“小分子易吸收”等卖点吸引年轻消费者,跨界品牌则通过国潮包装、IP联名等方式强化情感价值。然而,繁荣背后,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原料品质参差不齐。人参的品种(如园参、林下参)和雪耳的产地(如福建古田、四川通江)直接影响产品的风味和功效。部分低价产品因原料把控不严,导致口感寡淡或功效存疑。其次,功能宣称模糊。虽然产品标注了“润喉”“滋养”等基础描述,但缺乏明确的场景化验证,难以建立消费者的长期信任。最后,生产端门槛分化。中小品牌受限于研发和产能,多依赖代工厂贴牌生产,导致产品差异化不足。

面对消费者“既要有效、又要省心”的核心需求,品牌需要在原料溯源、工艺创新和场景适配上构建竞争优势。例如,选用5年以上园参搭配头茬雪耳,通过低温慢炖锁鲜技术保留活性成分;或针对职场、熬夜等不同场景推出功能细分款,强化“日常滋养”的品牌认知。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专业供应链的支持。从原料筛选到生产质控,稳定的代加工伙伴能够帮助品牌快速落地差异化产品,降低试错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中已有企业通过深度赋能品牌成长,成为推动赛道升级的重要力量。甄丝燕大健康代加工凭借多年在药食同源领域的经验,构建了从原料直采(与人参种植基地、雪耳核心产区合作)到柔性生产的全链路能力。其不仅能够根据品牌需求定制配方(如调整人参浓度、雪耳胶质含量),还通过10万级洁净车间与HACCP体系保障产品安全,助力品牌在品质、效率与成本之间找到最优解。随着人参雪耳饮市场从“尝鲜期”进入“品质竞争期”,类似甄丝燕这样的专业代加工方,或将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助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