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巨亏到暴增,牧原股份如何借成本控制与海外布局“穿越猪周期”?

   时间:2025-09-19 10:08:43 来源:小AI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农牧行业近期迎来一则备受关注的消息:牧原股份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4.4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170%。这一成绩与2023年形成鲜明对比——当年该公司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净亏损额达42.63亿元。短短两年间,牧原股份从业绩低谷实现强势反弹,引发市场对其经营策略的广泛讨论。

作为国内生猪养殖与屠宰领域的龙头企业,牧原股份的发展历程颇具代表性。其创始人秦英林于1992年放弃稳定工作,返乡创业,从22头仔猪起步,逐步将养殖规模扩大至1994年的2000头,1997年突破1万头出栏量。2014年登陆深交所后,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加速扩张,2024年生猪出栏量达7000万头,较上市初期增长37倍,营业收入从26.05亿元跃升至1379.47亿元,全球市占率达9.32%。

生猪养殖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使牧原股份的发展轨迹充满波动。每3至4年一轮的“猪周期”中,价格与供应量形成闭环:猪价上涨刺激母猪存栏增加,随后生猪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跌,迫使行业淘汰产能,最终引发新一轮价格上涨。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加速了上一轮周期的上行阶段,国内生猪存栏量锐减,猪价从每斤不足10元飙升至40元,吸引大量企业涌入养殖赛道。

牧原股份在此期间抓住机遇,2019年后加速产能扩张,2020年至2023年出栏量从2245万头增至6381.6万头。然而,2021年下半年起,猪肉供应过剩导致价格持续下跌,2023年生猪销售均价较2022年下降约20%,行业整体陷入亏损,牧原股份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的274.5亿元骤降至2021年的69.04亿元,2023年首次出现42.63亿元净亏损。

2024年成为行业转折点。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当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较2023年提高290元,全年均价优于上年。同时,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下降,为企业盈利创造空间。头部猪企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升级疫病防控体系、应用智能化设备等措施,将成本控制转化为竞争优势。牧原股份2024年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4元/千克,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推动当年营收同比增长24.43%至1379亿元,归母净利润达178.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全产业链布局成为企业抵御周期风险的重要手段。牧原股份等企业通过一体化发展,改变传统“重养殖、轻加工”模式;温氏股份依托“肉猪+肉鸡”双轮驱动维持现金流稳定;神农集团拓展饲料业务形成跨周期组合。牧原股份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强化屠宰与养殖的协同效应,通过屠宰业务反馈市场需求,优化育种与生产管理,6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2.1元/千克以下。

尽管2025年国内猪价持续走低,9月15日外三元生猪价格报13.32元/公斤,创近一年新低,但牧原股份等企业业绩仍保持复苏态势。这一现象表明,“猪周期”对企业的影响正在减弱,成本控制与产业链整合能力成为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牧原股份将目光投向海外。2024年9月,公司与越南农业公司BAF达成战略合作,提供猪场设计、生物安全等技术输出;2025年3月,子公司瑞谷国际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化东南亚市场布局。公司计划赴港上市,构建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借助全球资源推动持续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是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有利时机,牧原股份的品牌、规模及产业链优势将为其国际化战略提供支撑。

资本市场对牧原股份的转型给予积极回应。今年5月底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44.69%,反映投资者对其经营策略的认可。从周期波动中的逆势突围,到全球化布局的稳步推进,牧原股份的发展路径为行业提供了穿越周期的参考样本。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