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强劲活力,直接带动券商行业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Wind统计数据显示,43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4%。即便剔除个别券商非经常性损益的特殊影响,行业利润仍保持51%的稳健增长,其中第二季度单季利润增幅达50%,带动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提升至3.39%,较年初增加0.54个百分点,平均杠杆率维持在3.34倍的合理区间。
经纪业务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得益于日均成交额持续突破2万亿元的市场热度,券商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超过40%。头部券商的国际业务板块更成为中报最大亮点,受益于港股市场IPO融资额同比翻倍、交易活跃度提升,多家券商的香港子公司净利润贡献率达到11%-56%。某大型券商国际业务负责人表示:"港股通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65%,我们抓住中概股回归和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热潮,跨境业务收入占比已突破三成。"
投资与资管业务呈现显著分化特征。自营投资部门抓住权益市场反弹机遇,在低基数效应下实现收益倍增,其中衍生品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8%。财富管理条线则受益于公募基金发行回暖,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5%,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突破9万亿元。投行业务方面,虽然A股股权融资规模仍处修复通道,但港股IPO募资额同比增长120%,债券承销规模保持15%增速,推动行业投行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为行业估值提升创造条件。当前券商板块市净率(PB)处于近五年65%分位水平,但机构持仓比例仅占公募基金重仓股的1.2%,较行业权重低配约0.8个百分点。5月出台的《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考核周期延长至三年,强化长期业绩导向,促使资金向低估值蓝筹板块转移。某券商策略分析师指出:"当前两融余额稳定在1.8万亿元以上,股票质押规模较年初下降23%,行业风险指标持续优化,为估值修复提供安全垫。"
政策红利与市场周期形成共振效应。监管层持续推进注册制改革,北交所转板机制落地实施,预计全年股权融资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跨境理财通2.0版本扩容后,券商跨境资产配置业务迎来新增长点。技术层面,AI投顾系统覆盖客户数同比增长200%,智能风控平台使业务处理效率提升40%。这些结构性变革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头部券商的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至58%,较2024年提升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