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专访平安产险邓校锋:AI赋能保险,“保险+科技”如何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9-14 21:30:4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一场聚焦科技金融与新三角循环的见解论坛在上海拉开帷幕。本次论坛以“让新技术不再‘等风来’:科技金融助力新三角循环”为主题,由相关机构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主办,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科技金融领域的前沿趋势与实践经验。

论坛期间,平安产险个人平台研发团队总经理邓校锋接受了媒体专访。他指出,人工智能(AI)正深刻改变着保险行业,堪称一次历史性的生产力革新。平安产险积极响应集团战略,全面推动AI与各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以此驱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以车险业务为例,平安产险大胆探索“AI in All”模式,将AI技术深度应用于车险的获客、销售、定价、核保、出单和理赔等各个环节。在出单环节,车险智能出单机器人已能自动处理86%以上的保单;在理赔环节,理赔数字员工实现了约46%案件的自动化查勘,不仅大幅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还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平安产险在过去三年中成功降低了车险运营成本1个百分点。

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平安产险自研的“鹰眼”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遥感、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构建了“保险+科技+风险减量服务”的创新模式。2024年,“鹰眼”系统累计发送灾害预警信息超过105亿次,覆盖了超过6700万个人及企业客户,有效助力了风险减量。

不仅如此,平安产险还持续对“鹰眼”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在鹰眼3.0版本中,新增了意外事故风险管理功能,依托“AI + 物联网”技术,为企业提供7×24小时的风险监控、预警及干预服务。例如,为华东某电动工具制造巨头构建了闭环管理机制,涵盖数据获取、实时监控、分级整改、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等环节,预计三年内可为企业减损超千万元。

面对AI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平安产险也进行了全面布局。邓校锋介绍,AI大模型的核心要素包括算力、数据、算法和场景,同时需要配套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机制。在算力方面,平安产险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千卡规模算力集群”,实现智能调度和集约高效;在数据方面,依托知识工程体系实现知识自动化构建,已沉淀万亿级token的知识;在算法方面,搭建了统一大模型底座,并率先引入预训练大模型技术;在场景方面,将AI大模型深度融合进销售、出单、核保、风控、理赔等1000多个业务场景。

为了推动AI大模型的全面应用,平安产险还成立了AI转型工作组,将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创新构建了L1-L4四级AI能力认证体系,推动工程人员向AI转型,打造了一支“AI+数据+工程”的全栈化科技队伍。目前,平台已累计开发超2万个数字员工,有效解决了一线问题。

在科技保险领域,平安产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风险评估难等问题,平安产险借助数字手段实现了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和定价。公司开发了网络安全保险、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断保险、专利转化费用损失保险等科技保险产品,有效满足了不同阶段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发展保障需求。

以网络安全保险为例,平安产险结合自身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重点研究网络安全风险因子在科技型企业的量化影响,搭建了首个网络安全保险风险评估定价工具。目前,已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超过19亿元的网络安全风险保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科技企业的业务布局日益广泛。为了满足科技企业跨境业务中的风险保障需求,平安产险发布了鹰眼系统海外版——EagleX。这是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对外发布的全球风险管理平台,上线了全球风险地图、灾害预警、卫星监控三大功能,为中资企业出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服务。

在服务新能源企业出海方面,平安产险聚焦新能源企业生产运营体系,搭建了全球产险链风险地图,链接海外新能源产业上下游资源,挖掘当地产业信息,完善产业知识图谱。公司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包含“自然灾害服务+安全风险服务+产业生态服务”的全面保障,目前已服务新能源企业出海654家,助力减损超2亿元。

平安产险还依托“平安24”强大的全球救援网络,为近40万海外劳务、差旅人员提供意外、疾病、救援等安全保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也为中国保险服务出海打造了新样本。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