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只陈列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非洲狮标本意外走红网络,其双眼微凸、表情略显呆萌的模样被网友制作成表情包,引发广泛关注。这只原本用于科普教育的动物标本,因独特的“反差萌”形象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新晋“网红”,不少游客专程前往博物馆一睹其真容。
据上海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只引发热议的狮子标本是馆内人气最高的展品之一,相关文创产品也持续热销。博物馆方面透露,自标本照片在网络流传后,参观该展区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许多年轻人特意前来与这只“表情帝”合影留念。
对于标本如今呈现的“呆萌”形象,博物馆专家解释称,这主要归因于制作工艺的时代局限。上世纪七十年代,标本制作普遍使用稻草作为填充材料,并辅以铁架支撑结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岁月洗礼,这些原始材料在温湿度变化等环境因素影响下,逐渐出现老化、变形等问题,导致标本面部轮廓发生微妙改变,意外造就了如今这种既滑稽又可爱的独特表情。
这种因材料老化产生的形态变化,在博物馆界并不罕见。专家指出,传统标本制作工艺受当时科技水平限制,填充物和支撑结构的耐久性存在先天不足。随着现代标本保护技术的进步,新型材料的应用已能显著延长标本的保存寿命,但早期制作的标本仍需定期进行专业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