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近日宣布了一项针对上市标准的修订提案,并已将此提案提交给美国证监会进行审批,一旦获得批准,将立即付诸实施。这一举措标志着纳斯达克在维护市场质量和提升投资者保护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根据修订后的标准,新公司若根据净利润标准在纳斯达克上市,其最低公众持股量市值将从当前的500万美元提升至1500万美元。对于那些存在上市缺陷且上市证券市值低于500万美元的公司,纳斯达克将加快其停牌和退市流程,以提高市场的整体质量和透明度。
特别对于主要在中国运营的新上市公司,纳斯达克提高了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的最低要求,从原有标准上调至2500万美元。这一调整反映了纳斯达克对中国市场潜力的认可,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上市公司质量的高标准要求。
纳斯达克一直以来以其相对较低的财务要求和较短的上市时间周期,吸引了众多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赴美上市。特别是在科技股领域,纳斯达克凭借其显著的溢价效应,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新能源等赛道的企业提供了更高的估值,从而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上市选择。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量达到了52家,创下了历史新高,甚至超过了2019年的高峰期,当时有29家中国公司上市。进入2025年上半年,中资企业的出海步伐并未减缓。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共有40家中资企业成功登陆美国市场,总募资额达到8.71亿美元,其中39家企业选择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今年上半年,延续了2024年的趋势,中小企业成为赴美IPO的主体。这些企业的募资规模普遍较小,多数企业的募资额介于500万美元至1500万美元之间。然而,纳斯达克此次修订上市标准的新规一旦生效,包括一些原本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国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更高的上市门槛。
为了遏制市场长期存在的“注水上市”现象,纳斯达克今年进行了被称为“20年来最严苛的规则调整”。3月1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批准了纳斯达克提交的“首次上市流动性要求”重大修订,并在获批后30天生效。
新规的核心在于全面升级企业IPO门槛。根据新规细则,所有赴美上市企业必须满足更严格的非限制性流通股市值(MVUPHS)硬性标准。其中,已注册转售的存量股份将不再被纳入MVUPHS的计算范围,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募资规模,确保发行新股量足以满足MVUPHS的最低标准。
纳斯达克在规则修正案中明确指出:“转售股份无法像新股发行一样创造真实流动性。”OTC转板公司的发行门槛也有所提高。新规的实施意味着,企业不仅要通过估值考验,还需确保上市时的自由流通股具备实质市场价值,从而直接淘汰那些依赖“账面估值”的投机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