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办公,这家在办公软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企业,近期交出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但其背后的故事远比数字更为复杂。
表面上,金山办公的成绩单颇为亮眼:营收同比增长10.12%,达到26.6亿元;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也分别实现了3.57%和5.77%的正增长。更令人瞩目的是其持续的高毛利率,超过85%,这意味着每百元的收入中,营业成本不足15元。这样的暴利程度,在软件行业中也属罕见。
然而,细看之下,金山办公的增长速度已显著放缓。与过去超过20%的利润增长速度相比,如今的个位数增长无疑是一个警示信号。在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目光总是聚焦于未来,增速的下滑无疑会引发对其成长性的重新审视。
作为雷军生态中的核心优质资产,金山办公曾被视为稳定的现金牛。但如今,高增长的红利似乎已消耗殆尽。特别是在大模型与AI技术重塑行业的背景下,金山办公的股价表现明显滞后于市场整体水平,这无疑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
业务层面,虽然WPS个人业务和WPS 365企业业务都保持了增长,但用户规模的天花板已隐约可见。国内累计年度付费个人用户数同比增长9.54%,达到4179万,但未来的增量空间还有多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更令金山办公头疼的是,其旗下的WPS近年来频遭用户吐槽。从“套娃式”付费到会员权益不清晰,再到推送杀熟等争议,WPS的用户体验备受质疑。考虑到其庞大的用户基数,这些问题无疑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面对用户的不满和市场的压力,金山办公选择了押注AI技术。去年11月,WPS AI问世,旨在通过AIGC、Copilot和Insight三大战略发展,提升用户体验和办公效率。然而,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WPS AI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远低于预期,且用户反馈其生成的文字套路化、公式化严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WPS AI的性价比也备受质疑。在竞争对手纷纷推出免费或低价AI服务的情况下,金山办公的收费价格显得偏高。这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意愿,也限制了WPS AI的市场推广。
更为关键的是,金山办公在AI技术方面的投入和研发实力与科技巨头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当微软、阿里、百度和科大讯飞等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时,金山办公仍采用“大模型合作+自研小模型”的策略。这种依赖外部技术的局面,使其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金山办公还面临重要机构股东的减持。天津奇文一维等9家股东共减持金额达20.76亿元,这无疑为市场对其未来的预期再添一层不确定性。
金山办公正陷入一个充满挑战的拐点。在用户规模接近天花板、增长速度放缓、用户体验受质疑以及AI技术投入不足等多重压力下,金山办公能否在巨头的夹击中突围?这仍是一个未知数。